政策新闻

2025年中国饲料工业展(青岛)观感

日期:2025-08-01       来源: 鸭高创咨询公众号

字号:
[大]
[中]
[小]

2025年在青岛举办的饲料工业展达到了历届规模最大(展览总面积超10万平),参展单位最多(本届1600余家,而上届仅为600余家),参展人数最多(逾10万人次)。这种高热度反馈出产业从粗放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一、行业趋势

1. 产业链垂直整合加速

很多大型集团饲料公司或添加剂公司均扩展到原料端,降低中间成本。

前端原料供应端的一些企业逐步走到后端,例如叶黄素油提炼企业转型到添加剂生产环节。

2. 绿色低碳转型成共识

豆粕减量替代:新蛋白原料的开发以及一些新饲料添加剂提高蛋白利用率。

循环经济模式:山东企业利用糖蜜发酵生产饲料,广西展团推广甘蔗渣饲料化技术,降低碳排放。

3. 智能化与数字化生产加速落地

如各单位推出的动态配方系统,根据原料营养指标及价格波动自动优化配方。

数字化工厂也是本次很多饲料设备企业的主旋律。

4. 产业链横向跨界融合

宠物经济拓展:本次展会首次设立宠物饲料专区,配套举办宠物食品大会,某集团推出酶解蛋白宠物粮,市场份额增长15%。

区域协同创新:广西、湖南组织“饲料+种养+加工”联合体推介会,推动区域技术互补。

二、新技术新工艺

1. 大型饲料企业展区

海大集团海鼎在山东部分区域也推出粒加碴饲料。同时在展会上也看到了部分针对粒加碴进行现场改造的公司。在颐和论坛,中国农大马秋刚教授做粒加碴价值影响报告。从本次展会能够明显感觉,粒加碴饲料生产技术与应用正在山东区域加速推广。

新希望六和 其"生物环保饲料系列"为重点展示产品。双胞胎也做了很大部分发酵料。但各畜种生理结构不一,对发酵的需求重点也不一样。发酵饲料也逐步从专业发酵饲料厂生产销售到饲料企业使用,转向饲料企业独立生产和使用。

通威股份  在部分区域使用膨胀技术,提升糊化度与产品质量,同时降低对粘性原料的依赖。有部分饲料加工设备企业在推广膨胀设备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强化营养的消化利用率。

一些科研院所同样纷纷带着一些科研成果亮展,产学研用不止是口号。

2. 饲料机械展区

主要集中在智能化、节能高效和数字化领域。很多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数字平台,实现饲料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监控与管理,让操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生产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除此之外,在该区域重点看了以下几个产品技术:

粗粉碎机:针对粗粉碎含粉率高、粉碎粒度不均匀,法斯特研制的蛋鸡料专用粉碎机以“剪切力”为主,粉碎玉米含粉率降低10%,粒度分布均匀度提升20%,减少饲料浪费、增加养殖效益。

正压密相气力输送系统:该系统可有效解决预混料加工中的交叉污染、粉尘外溢等难题,同时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采用的是低速推送,解决了粉料气力输送的安全难题。

全自动制粒机模辊调隙系统:可通过触摸屏精准控制,对运转中的制粒机实现快速模辊间隙调整,无需停机,使设备操控更便捷,提升生产效率:根据不同的饲料配方可设置最佳的模辊间隙,在保证颗粒质量的同时也能兼顾产能。

3. 饲料添加剂展区

在饲料添加剂展区最深的感受就是“卷”,卷到什么程呢,当我到某微生态展位咨询产品,别人知道是咨询肉禽相关产品时,直接说肉禽料现在还用这类产品吗?有空间用这类产品吗?到某有机矿展位进行咨询时,发出了同样的疑问,觉得用点无机矿就行,每吨料三五块左右的矿成本,目前来看,有机矿怎么也做不到。暂时先不讨论某些产品在肉禽料中到底有无价值,但能让添加剂企业有这样的感受,可见肉禽料的卷让部分添加剂企业直接放弃了参与。如果只是一味模仿的添加剂公司,很难有生存之道,而有一定技术底盘的公司,基本是“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且需要跨界融合,不断创新,如很多酶制剂公司都将AI技术应用到酶的设计以及菌种优化上,极大提高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

本次饲料添加剂展区除了传统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元素、酶制剂、酸化剂、微生态制剂等,也有一些新产品、新技术(部分产品并非展览品,而是交流得知)。如:抗菌肽-噬菌体复合制剂,将靶向性噬菌体与抗菌肽复合,降低耐药性发生率;茶树油β-环糊精包埋体,解决精油挥发性问题,使抑菌效果持续至肠道后端;合成生物学利用基因编辑毕赤酵母合成「藻蓝蛋白」,替代鱼粉;新型氨基酸衍生物,N-氨甲酰谷氨酸(NCG),激活内源精氨酸合成通路;单甘油酯-胆汁酸复合物,形成混合胶束结构,提升脂肪的消化利用率;pH敏感型维生素包埋体:在肠道特定pH段释放,提升维生素利用效率。等等。给人感觉是新产品、新技术貌似也有很多,但能应用或者被接受的还很少。

4. 原料区

本展区展示了部分新原料,如昆虫蛋白(黑水虻幼虫蛋白)、微生物合成蛋白(甲烷氧化菌蛋白)、微藻蛋白(螺旋藻等)、海藻提取物,这类原料具有低碳足迹,复合绿色需求。也展示了部分老原料新产品,如深度发酵棉粕、菌酶协同处理玉米蛋白粉等,属于传统原料预处理后的高质产品,为拓宽原料渠道,原料菌酶协同预处理技术也应用得越来越广泛,随着酶制剂,尤其是一些高效非淀粉多糖酶的生产,该技术也必将会越来越成熟。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