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养殖场苍蝇防治措施(下)
日期:2025-07-31 来源: 鸭高创咨询公众号
- 字号:
- [大]
- [中]
- [小]
四、鸭场和鸡场环境差异对苍蝇繁殖的影响
1. 环境温湿度的差异
虽然环境温湿度难以完全控制,但湿度是影响苍蝇繁殖的关键因素。鸭舍通常湿度较高,尤其是开放式或简易棚舍,通风不良导致粪便水分蒸发慢,为苍蝇产卵和幼虫(蛆)发育提供了理想环境。相比之下,现代化肉鸡场多采用封闭式管理,粪污清理更及时,湿度相对较低,苍蝇滋生条件较差。
2. 粪便管理方式的影响
鸭场:粪便裸露面积大,且鸭粪含水量高(因鸭排泄物含尿液混合),加之垫料更换不及时,进一步增加湿度。简易棚舍的遮蔽性差,无法有效阻隔苍蝇接触粪污。
鸡场:规模化肉鸡场常使用传送带清粪或定期刮粪,粪便暴露时间短;鸡粪相对干燥(尿酸盐分离),若配合干燥垫料或发酵处理,可显著降低苍蝇产卵率。
3. 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差异
粪便遮蔽:鸡场通过覆盖粪沟或快速清粪减少苍蝇接触,而鸭场因设施简陋难以实现。
降低粪污水分:鸭场可通过增加垫料吸水性(如稻壳)或分区排水改善,但需额外成本;鸡场则更易通过自动化管理控制。
化学与物理防控:鸭场因环境开放,化学喷雾效果有限,需高频使用,但需注意抗药性;鸡场可结合通风系统安装紫外线诱杀灯或粘蝇带,效率更高。
鸭场因高湿环境、粪便管理粗放和设施简易,苍蝇繁殖风险显著高于鸡场。需针对性优化粪污处理(如发酵床技术)、加强物理遮蔽,并制定差异化的综合防控方案。
五、常见化学类药物对苍蝇繁殖的抑制与作用
在家禽养殖场中,常用的化学类药物按作用机理分类主要包括:昆虫生长调节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微生物杀虫剂等。
1、昆虫生长调节剂
这类药物通过干扰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幼虫蜕皮,导致畸形或死亡。代表药物:环丙氨嗪。其作用于蝇蛆,干扰其发育,阻止化蛹或羽化,仅对双翅目幼虫(蝇蛆)有效,阻断其发育为成虫,持效期1-3周。 从源头控制种群增长。通过粪便排泄后仍持续作用,对环境影响小。安全、持效期长是最大优势,但需严格执行休药期7天。
2、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这类药物作用于昆虫神经细胞膜钠离子通道,引发持续兴奋后麻痹死亡。代表药物:氯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
氯菊酯:触杀和胃毒,击倒速度慢但持效长,适合滞留喷洒。
氯氰菊酯: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特点,击倒力强,对成蝇灭效快,对苍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易产生抗药性。
高效氯氟醚菊酯:广谱杀虫,对苍蝇幼虫和成虫均有效,击倒速度快,抗性风险高,持效期1-3个月。
3、有机磷类杀虫剂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昆虫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导致神经递质过量积累,引发肌肉痉挛和死亡。 代表药物:敌百虫、倍硫磷、马拉硫磷。
敌百虫:触杀和胃毒作用,对苍蝇成虫和幼虫均有效,但击倒速度较慢,需数小时。
倍硫磷:广谱杀虫,持效期长达2个月,对粪便中的蛆虫效果显著。
马拉硫磷:触杀和胃毒,低毒环保,适合超低容量喷雾,持效1-2个月。
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与有机磷类类似,但作用更快。代表药物:残杀威、乙酰甲胺磷。
残杀威:触杀、胃毒、熏蒸三重作用,击倒力强(1小时内致死),持效2-4个月。
乙酰甲胺磷:胃毒为主,适合作为毒饵,对蟑螂和苍蝇幼虫有效。
5、微生物杀虫剂
这类药物通过产生晶体蛋白毒素,破坏幼虫肠道细胞,来起到灭杀苍蝇的作用。代表药物: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其对蝇蛆特异性高,且无交叉抗药性,适合养殖场粪便处理。完全可降解,无化学残留,对非靶标生物无害,可安全用于食品加工厂和厨房。
这几类药物的对比图和适用场景如下图所示:
合理使用此类化学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苍蝇的繁殖,但需注意药物的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同时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防止对家禽和人员造成伤害。
六、家禽养殖场常见的苍蝇防治措施
家禽养殖场的苍蝇防治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环境管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1、环境管理
首先,保持养殖场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减少苍蝇的孳生地,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是防治苍蝇的基础。优良的棚舍环境对于养殖成功率有明显促进作用,通过粪污管理、卫生清洁、环境改造等几方面为抓手,可以有效控制苍蝇对养殖过程造成的负面影响。
粪污管理:需及时彻底清理粪便。鸭场尤其要注重粪便的干燥与遮蔽,减少新鲜湿润粪污暴露,使用干燥垫料加强通风。
卫生清洁:保持料槽、水线、墙壁、地面清洁,清除残余饲料、积水、垃圾等所有有机废弃物,消除苍蝇繁殖的基质。
环境改造:改善排水,确保舍内通风良好,降低湿度。
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面,可安装灭蝇灯、自动捕蝇设备等,利用光线和气味吸引并捕杀苍蝇。
纱窗纱门:安装并维护好,阻隔成蝇进入。
灭蝇灯:在舍内(避免靠近门窗吸引外界蝇)和办公生活区合理布设,利用光线诱杀成蝇。
自动捕蝇设备:如粘蝇带/板、诱蝇笼(利用食物/性引诱剂)等,可持续诱捕。利用苍蝇傍晚交配活跃期,加强物理诱捕效果更佳。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则需合理使用上述化学类药物,进行幼虫和成虫的扑杀。
科学用药:根据场内情况,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轮换使用化学杀虫剂。
重点区域处理:将药物喷洒于苍蝇停落的墙面、栏杆、屋顶及粪污表面等关键区域。
安全第一:严格遵守药物说明,注意休药期,保护人员和家禽安全。
辅助手段:喷撒生石灰于新鲜粪便或蛆蛹滋生地,能有效破坏蛹壳,杀灭蝇蛆,并有助于干燥环境。
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等,来控制苍蝇种群数量增长。例如,某些种类的寄生蜂能有效寄生于苍蝇蛹内,从而减少成蝇数量;还可以喷洒微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H9悬浮液;或是采用薄荷油+香茅醛复合制剂(1:2配比)的植物源驱避剂,进行苍蝇防治。此外,还可以建立苍蝇密度预警机制:设置10个监测点/万㎡;粘捕法阈值:20只/日·点;并配合使用超限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预案。
家禽养殖场的苍蝇防治是一场持久战,没有一劳永逸的“神药”。唯有深刻认识苍蝇的巨大危害,理解家禽养殖场的特定环境的挑战,并将严格的粪便管理(干燥、遮蔽、清除)作为核心基础,辅以物理阻隔诱杀、科学精准的化学防控和经济安全的生物防治,构建起立体的综合防治体系,才能有效遏制苍蝇滋生,保障禽群健康,守护养殖场的清洁环境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