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四天的智慧渔场建设人才培训班转瞬即逝,但这段充实而难忘的学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衷心感谢农业农村部的精心组织,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周到安排,更感谢每一位授课专家和同行伙伴的倾囊相授与热情分享。以下是我的几点感受与总结。
感恩遇见,收获成长。从李道亮教授的行业趋势分析,王振泽处长的补贴政策解读,再到企业的实操经验分享,课程内容既高屋建瓴又贴近实际。这些知识不仅填补了我的理论空白,更为未来的规划转型指明了方向。
8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顶着台风相聚珠海,这份对行业的热情令人动容。晚间的分组讨论中,大家毫无保留地分享各自领域的经验——从养殖防病到循环水系统设计,从政策申报到技术落地。
特别感谢同学们,你们的实践案例和坦诚交流,让我看到了行业的多样性与可能性,也让我意识到“独行快,众行远”的真谛。
所见所闻,触动深刻。通过课程,我深刻体会到数字化转型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智能水质监控、精准投喂、自动化捕捞等技术已不再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提质增效工具。尤其看到同行成功案例后,我更坚定了推动水产技术升级的决心。
国家政策对智慧渔业的支持扶助(如补贴政策、项目资金)与前沿技术的快速落地,让我对行业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不仅要学技术,更要学会借力政策,实现“弯道超车”。
未来展望,知行合一。我将把所学知识沉淀提取,根据自身来因地制宜推动工厂化循环水与智慧技术的融合,例如引入传感器优化水质管理、尝试数据化监控系统,逐步告别“经验主义”。
培训班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合作的起点。期待与各位同学保持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解决行业难题。愿我们以此次培训为起点,在智慧渔场的浪潮中携手前行,为水产养殖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智慧渔场建设人才第四期培训班学员 北京幅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