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智慧渔场专题培训,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现代渔业的大门。短短数日,从理论讲座、技术解析到案例研讨,我深刻认识到“智慧”二字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着传统水产养殖的面貌与内涵。
一、认知革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赋能”
告别模糊感知:培训中展示的物联网系统令我震撼。溶解氧、pH值、水温、氨氮含量等关键指标不再依靠“感觉”或经验模糊判断,而是通过遍布池塘的传感器进行全天候、高精度实时监测。数据自动上传至云端平台,养殖环境一目了然。
洞察水下玄机:水下机器人巡检、声呐成像等技术,让曾经难以捉摸的鱼类活动、生长状态、健康状况变得可视化。这彻底颠覆了传统“望天收”“凭经验”的粗放养殖模式,使养殖决策有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预警防患未然:智慧管理系统能基于预设模型和大数据分析,提前预警水质恶化、潜在病害或设备故障风险。这种“治未病”的能力,极大降低了养殖风险,保障了生产稳定性。
二、技能提升:掌握智慧渔场的“驭数之术”
智能化设备操作与管理:培训中,我掌握了智能增氧系统、自动精准投饵机、水质调控设备等核心装备的操作逻辑与远程控制方法。深刻体会到“手机就是新渔具”的含义——即使不在塘边,也能随时掌握状况、下达指令。
决策支持系统初探:初步接触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养殖辅助决策系统。系统能综合环境数据、鱼体生长模型、饲料成本、市场预期等多重因素,为优化投喂量、预测上市时间、选择最佳销售时机等提供科学建议,大大提升了管理的精细化和前瞻性。
三、实践价值:效率、效益与可持续的飞跃
降本增效成果显著:通过精准投喂(根据实时需求调整投饵量)和环境智能调控(按需启动增氧、换水),饲料利用率提升显著,能耗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大幅节约。数据表明,渔场智慧化改造后,综合成本可下降15%-25%。
产量与品质双提升:稳定、优化的生长环境极大减少了应激反应和疾病发生率,鱼类生长速度加快,均匀度提高。同时,更健康的环境也保障了水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契合市场对优质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绿色养殖新路径:智慧化手段使得用药、用水、排污更加精准可控,有效减少药物残留和养殖尾水对环境的压力,为水产养殖的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四、展望与行动:拥抱变革,躬身实践
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充电,更启动了我的认知觉醒,吹响了我们团队的行动号角。
深化学习与应用:我将持续钻研智慧渔业相关技术与知识,特别是数据分析模型和智能决策逻辑,争取成为智慧渔场的“明白人”。
推动实践落地:积极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产或工作中,哪怕从局部环节(如精准投喂或水质在线监测)开始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倡导智慧理念:在同行中分享培训收获,普及智慧渔场的优势与前景,推动更多从业者认识、接受并拥抱这一变革。
关注前沿发展:持续跟踪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在渔业中的最新融合应用,保持与时俱进。
智慧渔场绝非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产业革命。它代表着水产养殖业从“汗水渔业”向“智慧渔业”的华丽转身,是提升产业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保护水域生态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学员,我将把此次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努力成为智慧渔业浪潮中的积极实践者与推动者,为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系智慧渔场建设人才第四期培训班学员 辽宁双宇饲料有限公司稻鱼共作生态智慧农业产业园技术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