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渔场建设人才培训班宛如一场及时雨,刷新了我对传统“靠天吃饭”“凭经验摸索”的水产养殖的认知。当老师们展示如何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控溶氧、水温、pH值,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控制投喂时间与数量,甚至借助图像识别技术预警鱼病时,我内心深受震撼。这些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真切改变着我们日常劳作的方式。经验不再仅仅是模糊的感觉,它被精确的数据所支撑,被智能设备所执行,养殖过程因此变得透明可控,风险也随之大幅降低。更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智慧渔业背后蕴藏的管理思维革命,培训中“从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这一观点,深深触动了我。
当手机屏幕替代了频繁巡塘的脚力,当智能控制系统代替了手动开关增氧机,我们得以从繁重的体力消耗中解放出来。然而这并非意味着甩手掌柜的“轻松”,它要求我们以更高的站位去理解整个养殖系统:如何高效整合、解读设备传回的海量信息?如何基于预测模型做出更优决策?如何协调设备、技术与人员?智慧渔业,要求我们升级为系统思考者与资源整合者,从“低头拉车”的辛劳,转向“抬头看路”的规划与掌控。
此次培训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开眼,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紧迫感与使命感。智慧渔业绝非未来选项,而是当下我们养殖人必须拥抱、主动学习的变革浪潮。它要求我们放下对传统路径的过度依赖,以开放心态拥抱新技术、新知识。我将把培训所得尽快应用于实践,从一个小型智能水质监测点开始,尝试数据驱动的精准管理,并积极向同行分享经验。
时代浪潮奔涌,智慧渔业已非渔歌遥想,而是我们手中可握的船桨。唯有主动学习、积极应用,才能乘着这智慧之风,让水产养殖航船驶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广阔蓝海。
(作者系智慧渔场建设人才第四期培训班学员 江西海盛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