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从山西古县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参加农业农村部组织的智慧渔场建设人才培训班,让我对渔业发展有了全新认知。老师梳理的渔业发展脉络让我深受触动:从靠天吃饭的传统手工作业,到效率提升的机械化生产,再到如今科技赋能的智慧渔业,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行业人的探索与坚守。
培训伊始,班主任便成了我们的“贴心管家”。从报到时的细致引导,到每日课程的温馨提醒。授课老师们的专业与耐心更让我敬佩。培训时,班长像大家的“暖心后盾”,清晨提前到教室调试设备,课间默默备好PPT截图,他总笑着说“有问题联系我”,用细致的叮嘱、及时的帮助,让陌生的集体充满暖意,成了大家心中最可靠的存在。
培训中,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让我大开眼界。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参数,智能系统精准调控投喂量,大数据模型预测生长周期,这些“黑科技”让渔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原本靠经验判断的养殖难题,在科技手段下变得可监测、可调控、可预测。
这次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智慧渔业不仅能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更能实现绿色生态养殖。作为基层从业者,我将把所学知识带回本地,积极探索适合家乡的智慧养殖模式,让科技为传统渔业注入新活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也有能力为这一变革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渔业的美好未来!
(作者系智慧渔场建设人才第四期培训班学员 山西古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