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域高原到智慧京城:一名高原牧场人的学习心路
作为一名世代与牛羊为伴的青藏高原牧场工作者,当我踏上前往北京参加农业农村部举办的智慧牧场建设人才培训的旅程时,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忐忑。跨越四千多米的海拔落差,从广袤草原到现代都市,这不仅仅是一次地理空间的位移,更是一次思想与视野的飞跃。
培训首日,当听到老师阐述“物联网技术在牲畜管理中的应用”时,我内心受到了巨大震撼。在高原上,我们依靠祖辈传下来的经验观察天气、判断草场、管理畜群、云朵的形状预示着降雨,牛羊的行为暗示着健康问题。而如今,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牲畜体温、活动量,无人机能够评估草场状况,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市场行情。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在这里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创新力量。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智能耳标的应用案例。在我们高原牧场,寻找走失的牲畜往往需要骑马数日,而在智慧牧场系统中,只需手机一键查询就能精确定位每头牛羊的位置。这让我想到去年冬天,我们花了两天时间在风雪中寻找走失的牦牛,如果有这样的技术,不仅能减少损失,更能保障牧民的安全。
经过这四天的系统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智慧牧场不是简单地将高科技设备搬到草原,而是要根据高原的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开发适合高寒缺氧环境的专用技术和设备。这需要我们对传统牧业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与现代科技进行创造性结合。
高原的牧场不仅需要坚守千年传承的游牧智慧,更需要拥抱这个科技创新的时代。我相信,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青藏高原的畜牧业将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智慧发展之路,让高原牧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系智慧牧场建设人才第三期培训班学员、青海曲麻莱源牧农牧业开发有公司工委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