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生猪养殖保持盈利归功于养殖成本下降,也有一些养殖户借助稳健的经营模式,成功将利润锁定在较高水平。预计三季度猪价有望反弹,但反弹空间可能不大。
7月14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2509主力合约以14285点收报,较6月9日的近期最低点13350点上涨7%。“因供需关系改善,近期全国猪价显著回升。”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说。
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呈下跌态势。1月份至6月份,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5.50元/公斤,同比下跌0.8%。“前期猪价持续下行,主要因为生猪出栏量大幅高于上年同期,且大体重猪集中出栏,叠加消费处于全年淡季。”朱增勇说。
农业农村部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15349.67万头,其中5月份屠宰量为3215.67万头,环比增加4.5%,同比大幅增加20.6%。同时受前期养殖端看好后市、压栏和二次育肥情绪浓厚的影响,大体重猪延迟至5月集中出栏,市场上大体重生猪增多,形成阶段性供应积压,对价格形成较大压力。
近来猪价显著回升,则是由大体重生猪出清等多重利好合力驱动所致。6月份以后,随着大体重生猪出清,猪价开始触底反弹。部分鲜猪肉转冻品也缓解了猪肉供给压力。1月份至5月份,猪肉进口45万吨,虽然同比增加5.2%,但猪肉进口总体处于2017年以来的低位。此外,中央储备冻猪肉在1月份至5月份轮换,5次累计收储11.22万吨,对猪价反弹具有一定支撑作用。
从生猪养殖行业状况来看,上半年保持盈利,但盈利水平逐月下降。保持盈利归功于养殖成本下降。上半年,生猪养殖饲料及原料价格同比均下跌,如玉米、豆粕、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分别同比下跌9.2%、8.8%、6.4%,推动育肥成本持续低位运行。
近2年猪价在下行周期徘徊,生猪养殖行业处境艰难。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积极行动,为养殖户出谋划策。一些养殖户借助稳健的经营模式,成功将利润锁定在较高水平。湖北省蕲春县刘河镇花园村养猪大户叶飞飞最近出栏了1万头生猪,每头可获得约200元固定收益。这得益于刘河镇政府去年成功帮她联系到一家外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免费提供猪仔、饲料,叶飞飞只负责代养。这种养殖模式可有效控制风险,利润较为稳定。
猪价后势如何走?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持谨慎态度。他告诉记者,前段时间生猪价格稳步上涨,但上涨势头在上周已经呈现疲态。主要原因可能是生猪产能充足的状况没有明显改观。
朱增勇分析,三季度猪价有望反弹,但反弹空间可能不大。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6月份,全国新生仔猪的数量持续增加,预示着2025年下半年生猪供应仍充裕。近期部分地区二次育肥行为明显减少,出栏节奏逐渐平稳,叠加国家出台政策引导养殖场将生猪出栏活重控制在120公斤左右,出栏重量将会逐渐下降,三季度供过于求的局面有望缓解。猪肉消费将会从全年低谷逐渐回升。综合来看,三季度生猪价格将延续季节性回升走势,市场整体将保持平稳运行。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