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省农科院水稻所承担的辽宁中部平原水稻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举办全国科普月暨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来自省农科院水稻所、沈阳市苏家屯区科协、苏家屯区农业农村局、苏家屯区工信局、苏家屯区气象局、苏家屯区区属各街道主管农业领导、水稻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代表40余人参加。
观摩会上,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李跃东研究员首先向参会人员介绍了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启亮水稻种植家庭农场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的整体情况,包括基地规模、示范品种数量、技术集成情况等。随后对示范基地展示的26个杂交粳稻新品种、13个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及15个优质香型高食味水稻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宜地区等进行了详细讲解。这些品种各具特色,是省内主要育种科研单位和种业公司的最新科研成果,基本代表了辽宁省水稻育种的最高水平。其中杂交粳稻新品种辽优2868、辽优76产量优势明显,亩产超过750公斤,将成为辽宁中晚熟稻区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的主力军;新品种辽粳2026、辽粳742高产抗病、综合性状好,被参观稻农一致看好,纷纷表示明年要试种示范;优质高食味品种辽粳香1号、盐粳682、盐粳476等米质优、香气浓郁、食味突出,是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米业公司开发优质米的理想品种。
在示范基地的水稻高产栽培示范田,李跃东重点介绍了水稻机械化宽窄行密植、钵育机插、密播乳苗等3项栽培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水稻机械化宽窄行技术将传统机插秧行间等距调整为“宽行-窄行”间距插秧方式,形成纵向大小垄的方式,利用边际优势的增产原理,可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度,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寿命,加速干物质积累,从而达到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钵育机插将秧苗按一定行穴距近乎无植伤的均匀有序移栽于大田,实现了钵苗机械化、有序化、精确化栽插。秧苗分布均匀、根系入土深度适宜、直立苗比例可接近100%。密播乳苗主要通过增加播种密度(每盘播种量175g)、离乳期(2.5叶龄左右)移栽、缩短育秧时间、提高单盘取秧次数、减少机插秧盘数量,是实现机插秧用工量减少和作业效率显著提高的育秧生产新模式。上述3项技术在示范区应用成效显著,并得到了参观农户的认同。最后专家团队与参会的水稻种植大户进行了深入交流,认真仔细解答了农户提出的本年度水稻生产上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次活动的举办是省农科院水稻所支持202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和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一项科普行动,同时对苏家屯水稻产业发展、技术升级和稻米品牌建设必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辽宁日报记者 胡海林)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