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上旬,梅县区雁洋镇南福金柚种植基地里,沉甸甸的果子压弯了枝头,金柚飘香,丰收在望。
一百多年前,勤劳的客家人从外地带回了柚树苗栽下,以增加家庭收入。如今,梅州柚产业由过去零星分散种植逐渐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并从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近年来更是以高达227.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榜首。
一个个柚园遍布山头,一个个柚深加工工厂开足马力,一个个农文旅融合项目落地开花,一颗柚子撬起百亿元产业的奇迹在梅州大地上演。
提品质
匠心种出好柚果
“全国每五个柚子,就有一个产自梅州。”这句话绝非空喊的口号。据了解,“中国金柚之乡”梅州是广东省最大的柚果产区、全球最大的沙田柚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柚类生产基地。2024年,梅州柚种植面积64.95万亩,总产量约115.28万吨,种植面积占全省90%、全国五分之一。
梅州柚规模何以做大?早在2019年,梅州就出台了《梅州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通过政策引导柚农扩大梅州柚种植,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与此同时,每年柚子生长的关键时期,我市农业农村部门或开展技术培训,或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服务,把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送到柚农手中。
在雁洋镇四和村的柚园里饱满的金柚挂满枝头,柚农挑着满框刚下树的金柚在柚林间穿梭。(高讯 摄)
“当年之所以选择在这么偏远的山区建设柚园,就是看中了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这一片山头刚好处在北回归线上,常年光照充足,土壤中硒含量丰富,如果管理得当,一定能种出品质上佳的柚果。” 梅县区桃尧镇的润土千亩金柚标准园里,广东润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镜良回忆起11年前,他从广州返回家乡梅州种柚子的初心。
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水质条件好,这些自然因素给予了梅州柚好品质的先天条件,柚农对柚园的精细化管理、对好品质的坚守,则成就了梅州柚的后天优势。“好柚果是管出来的,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在土壤改良、配方施肥、立体修枝、植保飞防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整套科学管理技术规范,注重采摘前出场把关,确保不让一颗坏果流入市场。” 杨镜良说。
2025年11月7日,在梅州南福金柚种植基地,柚农通过山地运输车运输柚子。
在梅县区雁洋镇南福村,“90后”的产业村长黄裕济通过科技赋能,带领村民扩大标准化柚子种植,提升柚果品质。“以前大家施肥全靠经验,现在懂得运用科技手段测土配方,精准施肥。今年我们柚园的肥力成本下降了15%左右,柚子反而长得更壮实。” 黄裕济告诉记者,通过精细化的种植管理,柚园中的1000多棵金柚(沙田柚)今年产量达20多万斤,增产20%左右,且大部分都是好果子,树下测量的柚果糖度普遍在12度以上。
2025年11月7日,柚农在梅州南福金柚种植基地测试柚子甜度。
据南福村党支部书记黄开志介绍,该村建立的南福金柚种植基地,是集生产示范、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柚农与果商的对接平台,为柚农提供产、供、销服务,建有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柚农可通过手机APP对种植终端土壤、气候、温度、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2024年基地种植金柚5000多亩,产量约2500万斤,产值约5750万元,种植户440户,通过种植金柚人均年增收2.88万元,占全部收入超80%。
拓销路
叫响梅州柚品牌
好柚果种出来了,还需要销得出、卖出好价格,才能真正惠及农户。
每年秋天,恰逢梅州柚成熟的季节,梅州人的朋友圈里时不时就刷出一个卖柚子的信息。“今天自家种的柚子全部采摘完成,增产3600斤,十分靓……”11月初,梅县区梅南镇蓝溪村的柚农胡娴妤在自己的朋友圈“吆喝”着卖起了柚子。
“我们家的柚果都是自产自销的,以前是我和父亲用车拉着到城里卖,现在手机已经成为新农具了,每年柚园里产出的10多万斤柚子都是通过朋友圈卖出去的。”在梅县区城东镇书坑村的兴家农场里,有40年种柚经验的柚农曾志刚告诉记者,他家的50亩柚园里的金柚定于11月9日开摘,目前已经陆续有“回头客”线上预订。“好柚果不愁卖,我们柚子口碑好,平均下来能卖到5元一斤。”
与小规模种植户相比,一些梅州柚龙头企业的销售方式有新的“打法”。“我们与各大网络平台的热门主播合作,请他们到我们企业进行直播带货,同时我自己也当主播,在蜜柚销售高峰期时经常爆单,一天能卖20万斤柚子,线上零售价可以卖到3.5元一斤。” 梅州万川千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丘牡香告诉记者,其客户70%来自网络,每年可通过线上帮助农户销售蜜柚几百万斤。
“我们打造了‘美好山珍供应链’微信小程序,通过发展代理销售方式,构建起一套创新的柚果营销模式。”黄俊国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发展超1000个代理商。2024年,公司仅用8天时间,就通过平台销售精品柚果约100万斤、非精品柚果约300万斤,平台销售额达450万元,而代理商自行销售柚果金额超800万元。
与此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在持续发力,助推梅州柚“出山入海”。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在省农业农村厅大力支持下,梅州柚持续亮相央视、广州塔、广州地铁站。梅州开展“中国柚子看梅州”等系列采风推广活动,推动梅州柚进入阿里巴巴、美团优选等商家的采购清单,协调梅州柚龙头企业与邮政、京东京喜、盒马鲜生等平台开展产销合作,引导顺丰等企业完善物流体系,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扩大销售半径。同时,梅州柚搭乘RCEP、梅州综保区等政策东风,让梅州柚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石扇镇西南村端记水果合作社里,工人熟练地打包金柚,以便装车运往外地销售。
延链条
打造百亿产业集群
柚子浑身都是宝,梅州柚头部生产企业将柚花、柚果、柚皮、柚肉等全果利用、精深加工,努力让梅州柚发挥最大效益,推动梅州柚产业提质增效、柚农增收。
2025年11月7日在梅州南福金柚种植基地拍摄的金柚及相关产品。
“柚子从皮到肉都有很大的加工潜力,我们企业正在努力挖掘。”在大埔县通美实业有限公司的文化展厅,各类柚果精深加工产品摆满了货架,从糕点、蜜饯等各类美食到洗发水、沐浴露等日常生活用品,再到精油、乳霜等健康护理产品,覆盖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据大埔县通美实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伟介绍,目前该企业已经拥有超过100种自研柚深加工产品,在深加工板块的年产值已达一亿多元,并与喜茶、古茗等连锁奶茶店达成了合作。“我们精心筛选出十余种经过市场打磨、有发展潜力的美食,作为企业的拳头产品来推介,努力让每一颗柚子都能发挥出最大效益。”李伟说。
在梅县区桃尧镇,镇党委、政府通过“认养+体验+传播”的创新模式,有效推动金柚产业与乡村文化旅游的跨界融合。据桃尧镇常务副镇长沈新良介绍,“2025认养桃尧好柚计划”启动后,在桃尧镇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当地各柚园积极完善园内基础设施,新建露营基地、增设休闲桌椅、打造观光打卡点等,为认养人营造舒适自然的观光休憩和农事体验场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推动一产向二产、三产拓展,擦亮“梅州柚”金字招牌,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壮大梅州柚产业集群。目前,梅州已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金柚的产业园共有4个,涉及蜜柚的产业园共有2个),以及1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共获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近6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达20亿元以上。2025年4月,我省印发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梅州柚入选我省20个百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名单。
如今,梅州柚已发展成为梅州农业优势产业,柚果成为农民的“致富果”“幸福果”。(梅州日报记者:李艳良 吴丽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