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韭菜北上 一路鲜到舌尖
民间有言:春韭鲜,夏韭臭,初冬的韭菜能换肉。立冬方过,当北国大地渐次封冻,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市徐闻县,依旧生机勃勃。驱车驶入徐闻县最大的北运菜种植基地——迈陈镇,绵延数里的北运蔬菜大棚内传出一阵阵浓烈的辛香,这独属于韭菜的气味迅速弥漫在田埂、垄沟与分拣工棚之间,俨然成为这片红土地上最具话语权的冬季风物。
为何韭菜能在这座“中国冬季蔬菜龙头县”占据一席之地?答案藏在徐闻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里。三面环海的半岛地形,年均超2000小时的充足日照,造就了冬春时节依然温暖湿润的气候。当北方蔬菜因寒潮陆续退场,徐闻的韭菜正沐浴在南国暖阳中从容生长,成为“南菜北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鲜绿底色。
在徐闻南山、城北、迈陈等乡镇,韭菜作为徐闻北运菜核心品种,早已融入地方农耕记忆。截至目前,徐闻韭菜种植面积已达7万亩,年产量超51万吨,外销占比94%。
眼下,徐闻迈陈镇、南山镇等乡镇的田间地头一派热闹景象,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是冬春韭菜的上市高峰期。此时的徐闻田间,随处可见躬身劳作的农民,切割、挑运、分拣、装箱……每一项工序都在诉说丰收的喜悦。
记者通过市场调研和走访发现,今年徐闻韭菜行情水涨船高,价格十分喜人。迈陈镇的韭农老吴介绍,11月起,徐闻韭菜田头价普遍3元每斤起步,部分优质货源更逼近4元每斤。
数万亩韭菜田大获丰收,开心的不只是韭农,也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务工人员涌入田间,共享这份“绿色红利”。在数百米长的分拣大棚内,新鲜收割的韭菜铺成碧绿长河。工人们手法娴熟地剔除残叶、整理捆扎,经过精挑细选的“韭菜精品”被快速装车,连夜发往北方市场。
产业勃兴,既靠天时,更赖人为。价格攀升的背后,不仅是市场供需变化的直观反映,更是徐闻多年深耕蔬菜产业结出的硕果。近年来,徐闻县持续推动北运菜产业提质升级,通过科技赋能夯实发展根基。今年5月,当地组织开展韭菜种植技术培训,农技专家走进地头,为农户传授土壤改良、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让传统“靠天吃饭”的种植模式,逐步转向标准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业轨道。
徐闻韭菜虽然有着超九成的外销市场,但韭菜在本地饮食图谱中同样不可或缺。在声名远播的湛江烧烤摊上,蒜蓉生蚝与烤韭菜总是形影不离。经炭火淬炼,韭菜的辛香与孜然、辣椒激烈碰撞,诠释着粗犷而真挚的市井风味。
而在家常厨房里,生蚝韭菜汤则是初冬时节的养生主角。湛江人深谙“荤素调和”的食养智慧,常将韭菜与当地明星海鲜——生蚝巧妙搭配。只需一把嫩韭、半斤鲜蚝,佐以海盐慢火炖煮,便可调出一锅奶白汤汁。这道凝聚着湛江人世代耕海智慧的汤品,喝上一碗,不仅温肾暖腰,更映照出海边人家与自然共生的生活哲学。(南方日报记者 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