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十一月,稻穗垂金。近日,2025年广东省第二届农事运动会暨“省市联动”(广州市)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在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的千亩农田里火热开赛。这场特殊的“田间考试”,既是农机手技艺的集中展示,更是广东落实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守护粮食安全的生动实践。
随着裁判长一声令下,10台联合收割机立刻轰鸣启程,在金色稻浪间展开精彩对决。“割茬高度≤18厘米、损失率≤2.8%、含杂率≤2%”,比赛评分细则上的硬指标,清晰传递“减损就是增收”的鲜明导向。
3号农机手周成健驾驶中联重科PL型收割机,在狭窄田埂上稳稳调头,割台精准贴向稻株,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洒还田,动作行云流水。这位返乡创业的新农人算了一笔账:损失率降低1个点,相当于每亩多收10公斤稻谷。今年从9月10日起,他便全力投入晚稻收割,抢农时、保冬种。
新手作战既靠技术更靠“利器”。28岁的年轻选手黄志洋介绍,“这台农机清选效果提升30%,刚才试收的损失率不足1%。”今年晚稻收获季,他最忙的时候一天作业长达20小时。
“本次比赛平均损失率0.54%,再创新低!”赛场边的“减损课堂”上,裁判长扒开收割后的秸秆,残留稻粒寥寥可数,他欣喜地表示,这背后是农机手精湛技艺、先进机具赋能与科学作业方法的三重支撑。
“这场比武是贯彻落实全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暨秋收冬种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在活动现场强调,要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推动机收作业精细高效、提质减损。
以比武为契机,广东把“良机良技”送到田间地头,让每一位农机手都成为单产提升的“主力军”。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的深度融合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晚稻收成不错,预计每亩收获1000斤左右。”增城林升农场厂长熊东林笑着分享丰收喜悦。近年来,广州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机收减损工作。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胡卫东表示,今年夏收广州市18个监测点平均机收损失率降至1.59%,远低于2.8%的国家技术标准,优于省1.8%的目标。
经过激烈角逐,5号农机手张焕强摘得桂冠。这位深耕行业20年的老将,也是去年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他牵头成立的广州市增城宏兴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耕、种、管、收等全程托管农事服务,每年服务作业面积上万亩,还与种植大户签订保产协议。“大户们对节粮减损要求很高,我们要把比武学到的技术用到实处,让每一粒稻谷都归仓。”三等奖获得者朱志敏分享了减损秘籍:“除了熟练操作机具,还要懂农时、看天时。根据天气调整作业时间,根据稻谷成熟度调节机具参数,这些都是‘减损’的关键。”
活动还同步设置了农田机械深耕技术田间演示和试验验证、小型水稻收获机等山区丘陵适用机具作业及驾乘体验、农业科技特派员田间指导等形式多样的农机推广田间活动,既兼具专业性和实操性,又融入趣味性,生动诠释了农事运动会“农事新为,农事众为”。
这场在广州田畴间举行的技能比武不仅是一场农机手间技艺的较量,更是广东践行粮食安全战略的生动缩影。从全省会议的顶层部署到田间地头的实操落地,岭南大地正用“减损”之力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编辑:陈嘉珊)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