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县漫水滩乡:抓产业 强经济 蔬菜大棚种出好“钱”景
产业发展是引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漫水滩乡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以补短链、调结构、促增收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在各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大棚,着力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漫水滩乡红溪村设施蔬菜大棚,一垄垄辣椒长势正旺,满眼绿色。几名务工人员正忙着给辣椒吊蔓,引导枝条向上生长,增加产量。
漫水滩乡红溪村村委会副主任 周福梧:今年三月份我们村上种了15个大棚,种了14棚辣椒、一棚西红柿,西红柿就是普罗旺斯,这个西红柿口感非常好,我们现在正试种。
为增加群众收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漫水滩乡牢牢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在漫水滩村、红溪村、东坝村大力推动设施蔬菜大棚建设,同时引进外地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引导村民种植西红柿、旱黄瓜、螺丝椒等蔬菜,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棚子我们今年试种,预估一个棚子能够生产8000斤左右的辣椒,产品的收购主要由集丰农业全部收购,我们也不愁销售。
产业发展中,漫水滩乡把“大棚经济”与“庭院经济”相结合,鼓励村民把房前屋后的“方寸地”变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开辟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路子。
漫水滩乡漫水滩村监委会主任 吴守延:为了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我们在漫水滩乡党委和政府的指导下,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搭建冷棚,发展庭院经济,种植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增加收入。一个棚是3分地,年收入大概1万元。
漫水滩乡人大主席 宋玉海:近年来,漫水滩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在“庭院经济”上做文章,将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积极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截至目前,全乡种植蔬菜大棚160座,年产值280多万元。
漫水滩乡充分发挥自身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在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上下功夫,不断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完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有效促进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