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浪飘香。11月10日,防城区2025年“文明实践 文化城圩”活动进乡村暨茅岭镇岽军村海水稻秋收文明实践活动热闹开启。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黎奕福参加活动。
开幕式上,现场掌声与欢呼声交织,拉开了秋收文明实践的序幕。随后,采茶戏《惠民政策暖心窝》与歌曲《天地在我心》轮番上场,演员们用地道的唱腔、鲜活的演绎,把惠民政策的温暖唱进了心里,灵动的舞姿展现丰收的喜悦,传递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在一旁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区,茅岭镇鲈鱼、海鸭蛋、大蚝、海水稻、禾虫等特色产品整齐陈列,海红米蛋糕、海红米粽子等深加工产品更是香气四溢,吸引大家驻足品鉴、咨询订购。同时,由防城港移动城区分公司党支部、防城港市防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桂林银行防城支行等单位联合开展的惠民服务与科普宣传专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等方式,向村民普及医保政策、平安建设、防返贫、森林防火、狂犬病防控等知识,把政策红利和科学常识送到群众身边。
茅岭镇党委委员陆远艳介绍道:“今天我们举办防城区2025年“文明实践文化城圩”暨茅岭镇岽军村海水稻秋收文明实践活动,以“秋收”为媒、以“文明”为魂,将“赶集+服务”的暖心模式带到田间地头。志愿者们感受海水稻丰收的景象,体验劳动的价值;参与文明宣讲、便民服务等实践活动,让新风正气浸润乡土;通过特色体验活动,拉近邻里情谊、凝聚乡村合力。”
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海水稻收割环节。现代农业机械在田间来回穿梭,高效完成收割、脱粒等工序,让参与者直观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魅力。在指定区域,志愿者以小组为单位,体验海水稻收割、捆扎等农事操作,亲身感悟“粒粒皆辛苦”的农耕文化内涵。
据悉,岽军村曾是盐碱地的“不毛之地”,2019年40亩海水稻试种成功后,如今已发展为250亩双季稻种植规模。该村创新“海水稻+禾虫”共生模式,建成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打通“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让盐碱地变身“金土地”。此次活动将“赶集+服务”模式延伸至田间,实现了劳动实践、农耕文化传承与乡风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为防城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