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种植了7个品种的葡萄,最近天气冷,等过几天暖和了,我就要请人来给我的葡萄树剪枝了,为明年葡萄园的发展打好基础。”12月1日,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学坝村葡萄园种植基地负责人杨杰对记者说。
记者在杨杰的葡萄园中看到,尽管葡萄树上不少枯黄的叶子已经摇摇欲坠,但此前杨杰已经安排工人及时对葡萄树的根部进行施肥,因此葡萄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生长状态。
“要把葡萄树的根部保护好,这样明年它的产量和品质才会更高。”杨杰种植葡萄已经有10余年了,说起种植葡萄的经验头头是道。
但谁也不曾想到,种植葡萄曾经只是杨杰的一个兴趣爱好。
“以前我是开汽车修理店的。”杨杰说,后来由于兴趣使然,他开始在黄平县城租下一些土地进行种植葡萄的初步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
2013年,杨杰到学坝村游玩时,发现该村的土地平整,气候、水质等非常适合发展葡萄产业种植,于是他就跟当地村民流转了30亩地。葡萄的种植期很长,从2013年开始流转土地,2014年种植,到2016年葡萄树才挂果。
“开始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种出来的葡萄品质差,都是亏钱的。”杨杰说,为了能够保住葡萄园,他将汽修店赚的钱全部投入到葡萄园的发展中。
技术不够,他就花钱到浙江省金华市去学习先进技术;人工不够,他就临聘学坝村村民为其务工;宣传不够,他就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宣传。
“外面种植的‘阳光玫瑰’都是卖30元一斤,‘妮娜皇后’批发价更是达到100元一斤,所以我始终认为葡萄产业是一个有希望的产业。”杨杰说。
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努力,杨杰发现,葡萄种植与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我们这里经常会有倒春寒,天气一冷葡萄树的花苞就授不了粉,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杨杰已经成竹在胸:“只要护好根部,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自然会得到提升。”这也是为什么每年冬天他都会给葡萄树的根部施肥的原因。
在杨杰的悉心呵护下,2020年,他的葡萄园丰收了。为了创新业态,杨杰将葡萄园种植与休闲观光相结合,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由于葡萄品质好,经过游客们的口口相传,很快便被采摘一空,营收达到60多万元,除去成本,纯利润达40万。
葡萄园增收,不仅促进了良性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务工增收。杨杰告诉记者,人数最多的时候会请10余人在自己的葡萄园里务工。
“我家土地流转做葡萄园,一年每亩地可以得到1100元的流转费,每年在葡萄园务工一段时间,还能增收几千元。”学坝村村民杨光武说。
依托学坝村的地理位置,学坝葡萄的“粉丝”多来自黄平市和邻近的施秉县。施秉县的雷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学坝葡萄的“忠实粉丝”,每年都要和家人去学坝村采摘葡萄。如今,“学坝葡萄”不仅成为了消费者的‘开心果’,乡村振兴的‘甜蜜果’,更是学坝果农的‘致富果’。
杨杰告诉记者,下一步,他还将加强技术的学习和探索,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同时在适当时机扩大种植规模,争取带动更多人务工增收。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