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养鸡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低端产业,而位于遵义市播州区团溪镇两路口村的遵义市播州区凉风中山养殖场里,却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蛋鸡养殖模式,智能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科技赋能智慧养鸡,不仅“养”出了一条致富路,也不断带动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播州区凉风中山养殖场,几处厂房错落有致。
经过严格消毒后,记者进入厂房内,只见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化“鸡舍”排列有序,一只只蛋鸡探出头来欢快地吃着饲料,而产出的鸡蛋通过传送带被输送到包装车间,进行分拣、包装,整个过程井然有序。
养殖场负责人王中山告诉记者,自动化模式养鸡能够减少人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饲料的消耗,蛋鸡在最舒服的环境里面生活,产蛋,能够增加20%的效益。
播州区凉风中山养殖场是团溪镇2016年引进的一家民营企业。在这里,蛋鸡住上了“空调房”、吃上了营养餐。
据了解,该养殖场从供水、喂料再到清粪、集蛋全部实现智能化管理,原来养殖人员变成了饲养管理员,只用轻点智能设备按钮,厂房内的温度调节器、中央接蛋器、粪便处理机等便按照程序工作了起来。
据王中山介绍,鸡舍是全智能化的,能够自动恒温,自动喂料,自动清粪,自动拣蛋,鸡蛋从输送带输送到中央接蛋器,再输送到成品包装车间进行包装,然后运送到全国各地需要的市场。
走上智慧化养鸡路子后,养殖场的规模逐年扩大,效益也越来越好。
目前,该养殖场存栏蛋鸡5万羽,每天可产蛋三吨左右。上午产的蛋,第二天就能运送到各大超市的货架上,供不应求。
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群众就业,两路口村凉风组的村民吴刚敏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自从来到养殖鸡舍,不仅在家门口就业,还提高了收入。
“我在这里做的是拣蛋包装,每天是早上八点到下午三四点,每个月工资2500元,这份工作很好,离家只有三四分钟的路程,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养殖场工作人员吴刚敏说。
目前,养殖场养殖基地占地25.4亩,鸡舍面积3300平方米,可容纳蛋鸡超7万羽,年产蛋量1200吨,解决就业13人。
在智能化养鸡场修建及经营过程当中,不仅为周边群众解决就业问题,还打开了团溪镇蛋鸡市场销路,在保障了养殖场利益的同时助力团溪镇养殖产业发展兴盛。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