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时,满园春色最怡人。4月的遵义市红花岗区,空气温润,阳光和煦,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
近年来,遵义市红花岗区锚定“红色文化名城、高新发展引擎、生态宜居福地”城市定位,立足资源禀赋,重点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促进文旅体融合发展等方面,锐意进取、创新实干、砥砺奋进,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繁荣城市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书写出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红花岗区城市风光 (娄山春 摄)
数字引领 产业创新
高质量写好工业经济发展新答卷
在位于遵义高新区的皇氏集团遵义乳业有限公司中控室内,操作员熟练地操控着电脑,当奶缸中的一批次酸奶发酵完成,只需轻轻点击鼠标,便可完成翻缸操作。
“在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点几下鼠标,就能对整条智能化生产线收奶、调配、杀菌、发酵、储存、灌装、包装的所有工序进行调度。”皇氏集团遵义乳业有限公司品控研发总监李运涛说,他们投入运营的数字化生产线,让企业生产迈入了智能化时代,新鲜生牛乳从进入车间到最后完成包装,都可通过设备自动化完成,全程密封零接触,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均处于行业当前的先进水平。
皇氏集团遵义乳业有限公司智能工厂
目前,皇氏集团遵义乳业有限公司智能工厂已实现关键工序设备数字化率达100%,制造成本下降22%,产品研发周期缩短40%,年产能增长50%。
数字化浪潮催生创新动能。贵州智养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慧科养系统”,对老人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和精准服务,让科技为养老服务赋能;贵州智伟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慧安全服务云平台,对消防设备进行智能化管控,实现城市消防的智能化,有效提升感知预警能力和应急指挥能力……在遵义高新区,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的运用,正在不断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让遵义高新区向新而行、向智而行,动能喷涌。
近年来,红花岗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健康医药和数字经济“2+1+1”产业定位,聚焦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以数字化场景应用为主抓手,推动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目前,该区有规上工业企业6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54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省级创新平台17个和“数博会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大赛全国60强”项目1个、“贵州省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2个。
接下来,红花岗区将紧盯工业强区战略,坚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同向发力,加快工业产能升级,强化产业创新融合,狠抓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实融合,聚力提高产业量级,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红为魂 业态融合
高质量写好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新答卷
今年清明假期,在位于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的遵义会议会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这里感受红色文化、追寻红色记忆、缅怀峥嵘岁月。广大游客走进遵义会议陈列馆,看着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张张历史图片,深刻感受到了红色历史的厚重。
与遵义会议会址一河之隔的伟大转折剧场内,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伟大转折》剧目在这里上演。该剧目以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后转兵贵州、召开遵义会议为主线,以普通红军军医“小华佗”的战斗、生活为辅线,将前沿的舞台科技与红色故事进行融合创作,通过巨幕油画、战场硝烟、山水共舞、环绕音效等技术运用,再现“伟大转折”光辉历程。
“‘声、光、水、电、影、景’多位一体的融合演绎让《伟大转折》剧目圈粉无数,从2024年1月15日首演以来,共演出了1000多场,观众超过33万人次,已成为遵义红色旅游生态圈的新地标、打卡点。”贵州伟大转折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龙通成说,接下来,他们将持续完善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商业配套设施,不断丰富“吃住购娱”综合业态,与遵义会议会址、遵义红军烈士陵园、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有机融合、相映成辉,为文旅体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遵义·1935街区,作为红花岗区打造的集“场景+住宿+多业态”的红色旅游生态圈,以“品遵义故事、享微醺生活”为核心定位,充分发挥街区街、巷、院的黔北建筑特点及文化沉淀,突出酱酒文化、茶文化、美食文化等,形成极具人文情怀的消费场景和旅游目的地。
遵义·1935街区
“在街区运营管理中,我们不断升级打造文创店、体验剧、特色餐饮店等新业态,并根据街区的文化特色持续引进新颖的业态和品牌,着力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把人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遵义·1935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红花岗区还积极探索“体育+”融合发展路径,依托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优势,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总决赛、“黔动力杯”山地自行车速降赛等赛事在红花岗区相继成功举办,彰显了红花岗区在文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新成绩。
新征程上,红花岗区将继续探索“旅游+”的多业态融合发展新路径,不断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和旅游的业态融合,将具有人文气息的文化资源、文化IP注入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各种旅游业态和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促进区域文旅体融合发展和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城市宜居 乡村富足
高质量写好城乡融合发展新答卷
“小区改造后,路面平整了,墙面干净了,出行方便了,还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住起来舒心多了。”在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四中桂苑小区,住在这里40余年的刘大敏对小区的改造效果十分满意。
据了解,四中桂苑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几十年风雨后,小区内部楼体陈旧、基础设施老化等状况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为让居民拥有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该小区实施了改造工程。按照老旧小区实际情况,积极顺应群众期盼,科学编制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增设单元楼栋智能门禁,更换规整老化线路,粉刷美化楼道墙面,增设休闲凉亭、休闲座椅与健身设施,改造排污管网……改造工程完工后,小区展露出了新容颜。
四中桂苑小区新貌
四中桂苑小区的变化是红花岗区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提升城市人居品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红花岗区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围绕基础设施完善、生活品质提高的要求,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断加快城市更新步伐,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持续推进空间格局的优化和城市品质的提升。截至目前,该区共有104个老旧小区完成了“华丽转身”,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日有约,花开烂漫。在红花岗区金鼎山镇黄钟村的新盛宇生态采摘园,粉红的桃花与洁白的李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工人们趁着晴好天气,穿梭在花海中,对果树进行疏花、剪枝、除草等管护,为果园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2019年,黄钟村立足山地资源禀赋,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遵义市果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盛宇生态采摘园),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特色优势产业,该公司入驻后流转土地近500亩,种植了黄桃、蜂糖李、青脆李、樱桃等多种精品水果,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黄钟村村民管护果树
“我们利用地处中心城区近郊的优势,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按照‘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蓝莓、葡萄、桃子等特色产业。同时,引导扶持村民开设农家乐,积极拓展观光采摘、餐饮住宿等近郊游项目,聚力打造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休闲观光农业,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金鼎山镇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红花岗区依托山地地形地貌,立足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精品水果、蔬菜、食用菌、辣椒、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延伸产业链条,以山地特色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进行特色农业品牌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进一步提高山地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在这个春天里,75000亩蔬菜、17200亩精品水果、1600万棒食用菌正在红花岗区的山地田间蓬勃生长。
面向未来,红花岗区将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升城镇生活品质。同时,将因地制宜持续探索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不断培育契合城乡居民新需求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