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炉村位于黔西南州望谟县东北部,距离县城60公里,辖区内有8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寨。铁炉村平均海拔大约在1350米,常年被云雾笼罩,阳光和水源充足,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铁炉村锚定“茶+水”双产业发展路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既深耕高山茶产业发展,又依托天然山泉水打造桶装水品牌,让茶香与清泉化作富民活水,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
铁炉村茶园
望谟县郊纳镇铁炉村立足本地优质生态资源,将茶产业与桶装水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双引擎”。依托高山云雾茶林与天然矿泉水源,产业协同发展,既盘活山林资源,又延伸生态产业链条。如今,茶香与清泉共同成为村民增收的“金名片”,绘就出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老支书杨再军说:“以前我们铁炉村的路不通,山高水远,大家去赶场,要走两个多小时的路,都是人挑马驮。现在铁炉村的这些老人、妇女,有空的时候都在茶园务工,每年务工收入将近3万块钱。”
每逢采茶时节,漫山茶园蒸腾着清冽茶香,茶农们穿梭林间,笑语与嫩芽一同坠入竹篓,绘就了一幅山野茶事图卷。
茶农杨小春说:“在这里采茶,每天多的话采得10斤,少的话5到6斤,可以得200块钱到150元左右。”
茶农舒长妹说:“现在我们年纪大了,在家门口采茶也可以挣点生活费。”
在铁炉村,村民们珍藏着对古茶树最质朴的情感。一棵棵逾千年树龄的古紫茶树,茶文化在此生根、繁茂、薪火相传,古老的制茶工艺至今仍焕发着生机。从嫩芽初采到摊晾萎凋,从铁锅杀青到手工揉捻等,每道工序都严格遵循传统。这些传统技艺不仅是铁炉村茶香醇厚的密码,更是其文化脉络的筋骨。
铁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忠美说:“目前我们整个村的主打产业就是八步茶,因为八步茶几百年前就有了,因为之前条件有限,公路也没有通,一般都不卖出去,都是采来自用。现在这个紫鹃园打造好了,八步公司也在大力地发展紫茶产业,还有很多小作坊,自家的茶他们采下来自家来制作。我们村现在主要经济来源都是靠八步紫茶。”
铁炉村紧握紫茶资源与天然山泉的双重密码,以完善路网水电为根基,聚焦茶叶产能升级,发展紫茶产业。在深耕传统茶产业的同时,另一方面依托山间甘洌泉水,建成现代化桶装水生产线,八步山泉桶装水厂又让山涧清泉化作“流动的财富”。如今的铁炉村,茶香与水声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协奏曲,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金山银山。
梁忠美说:“因为党的政策好,现在是各方面都提升了很多,比如猪有猪舍、牛有牛舍,还有污水处理设施,各方面都整得比较好。道路清扫都有人管护,老百姓收入也比以前高,生活质量也比以前提升了很多。”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