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
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2024年宜昌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191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21.3亿元。
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大厦不稳。乡村振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只有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良方。
近年来,宜昌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强县富民兴村“三项行动”为抓手,奋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成绩可喜。宜昌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中始终保持第一方阵。
未来可期。宜昌市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打造新时代“橘都茶乡”目标,推动强县、富民、兴村一体发展,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上奋勇争先,为湖北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作出宜昌贡献。
慎终如始 常态化帮扶见实效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再不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这个盛夏,看着从家门口蜿蜒延伸的硬化路,夷陵区下堡坪乡秀水村10组村民李丹丹开心不已。
变“糟心路”为“舒心路”,变“民生清单”为“幸福账单”,是宜昌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提升脱贫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一个缩影。
宜昌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曾是我省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之一。2020年底,全市5个贫困县先后摘帽,24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4.2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交出“硬核答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5年过渡期以来,宜昌始终聚焦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帮扶举措有温度、见实效。
织密返贫“防护网”。宜昌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对监测对象15天内识别纳入、10天内落实帮扶措施。开辟“绿色通道”,对突发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对象实行先纳入享受政策,再完善程序资料,全市总结推广“零资料申报”工作做法。目前,全市现有监测对象12044户29542人,人均享受帮扶措施2.97个,已消除风险10382户25341人,风险消除率85.8%。
持续巩固“保障线”。开展“控辍保学”行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100%;脱贫人口医保参保率达99.88%,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90%左右;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农村供水规模化工程服务人口比例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75.8%、95.5%。
拓宽增收“致富路”。宜昌把产业就业作为促进农户增收的重要举措,培育以茶叶、柑橘、蔬菜、中药材为主导的一批特色产业,通过完善产业奖补政策,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引导脱贫人口参与产业种养、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增收。
夯实乡村“幸福基”。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4820公里,20户以上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供电可靠率达到99.94%。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100%。
今年是过渡期最后一年。宜昌慎终如始,坚决打赢过渡期收官之战,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强县 以城乡融合为路径兴县域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
宜昌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始终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切实推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强化县域支撑,关键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镇域经济——
长江之畔,橘颂新唱。秭归是“中国脐橙之乡”,40万亩橙园、130多个柑橘品种构建起“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早红、冬有纽荷尔”的世界唯一“四季有鲜橙”的产业矩阵,创造出12个亿元村的乡村振兴传奇,小柑橘撬动大产业。
长坂坡下,小草百变。当阳两河镇是“中国鱼腥草之乡”,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40%。鱼腥草衍生成鱼腥草露、鱼腥草气泡水、鱼腥草面膜、鱼腥草牙膏,覆盖食品、医药、日化等各领域,小草根长成黄金草。
“一县一品”“一镇一品”,支撑起宜昌县域经济、镇域经济的强壮筋骨。据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百强县、百强城区排名中,宜都、枝江、夷陵、西陵榜上有名。据《湖北省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4》,宜昌14个乡镇上榜。聚焦根植性产业,宜昌6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宜昌构建起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的七成。
提升公共服务,关键在“均等”——
9月2日,47岁的向立金骑20分钟摩托车,抵达秭归县归州镇卫生院,接受透析。下午,他赶回橘园修枝施肥。“在家门口治病,每年还省下4000元路费!”向立金很满足。去年,他的6亩橘园增产1万斤,增收2万元。
2023年,秭归县实施“血透回家工程”,在4个乡镇建设血透站,百名患者告别长途奔波。
宜昌对标“提标县城服务、均等县域服务、托底基本服务”,扎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全市12个教联体创成省级示范;建成县级三级医院8家,3个县入选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城乡基础设施,关键在互联互通、高质高效——
宜昌遵循乡村建设规律,持续推进城乡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农村公路里程达3.48万公里,2个县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5G网络、寄递物流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94%。
产业兴起来,人气旺起来。宜昌构建以9个县城、18个重点镇为牵引的“县镇村湾”融合发展空间体系,形成梯度辐射、功能互补、统筹协调的县乡村协同发展格局。
富民 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强产业
茶园里,茶农指尖翻飞,嫩绿芽头簌簌落入竹篓;茶旅示范园内,游客围炉煮茶,欢声笑语伴着茶香袅袅;宜红茶工业遗产展示馆内,沉浸式大秀缓缓铺开百年制茶的辉煌画卷……
近年来,宜昌聚力“绿色优质、融合发展、科技创新、适度规模经营”四大主攻方向,着力壮龙头、延链条、树品牌、兴业态,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六大行动”,推动全产业链梯次增值、循环增值。
茶叶,是宜昌的主导产业。宜昌市组建宜茶集团,全面实施“提升绿茶、振兴红茶、发展黑茶、兼顾黄白茶”发展战略,开发出速溶茶粉、茶啤酒、绿茶猫砂等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喝茶、玩茶、赏茶、住茶……夷陵区的三峡茶旅小镇、兴山县的岩上茶居帐篷酒店、宜都的大风口茶马古道研学基地等,茶文旅蓬勃发展,新业态绵延茶韵。2024年,宜昌茶叶种植面积99.5万亩、产量12.45万吨、农业产值66.9亿元。
宜昌以供应链思维、集群化思路,推进柑橘、茶叶、畜牧、蔬菜、水产、优质粮油、道地药材、现代种业等八大农业产业链提档升级,综合产值突破2400亿元。大力实施培育壮大、招大引强、技改提升“三个一批”工程,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97家,今年组建三峡柑橘产业集团,聚力打造柑茶百亿“航母”。建成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2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国家电商领跑县4个。
宜昌农产品,叫好又叫座。“秭归脐橙”入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166.78亿元。全省15个产橙区共同打造“秭归脐橙”一张牌,通过“秭归脐橙供应链平台”精准对接社会化服务、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等各种需求,“秭归脐橙”实现“今天在树上,明天在路上,后天在消费者的舌尖上”。“宜昌蜜桔”以其果形整齐、皮薄光滑、色泽鲜艳、汁多化渣、风味浓甜、香气宜人而著称,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等。“长阳山蔬”跳出萝卜、白菜、包菜“老三样”,筛选出适合高山栽培的35个蔬菜品类,打造全球首个西红柿产业小镇,热销长三角。“宜红工夫茶”荣登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发布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全市超过58%的农民加入合作社、嵌入产业链。2024年,宜昌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82元、增长6.1%,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86。
兴村 以乡村和美为目标善治理
今年4月,湖北公布了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带名单,宜昌宜都市“橘韵谜乡·柑甜小镇”、兴山县“昭君故里·香溪和韵”、夷陵区“石屋花海·百里云歌”3条样板带入选。
地处宜昌市夷陵区、远安县、当阳市三地交会处的百里荒,曾因古代“方圆百里、荒无人烟”而得名。以夷陵区为例,构建“生态修复+产业融合+文化传承”振兴模式,建设以百里荒村、普溪河村、金竹村、南垭村、界岭村等5个特色村落为主要节点的样板带。如今,百里荒开启“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全季旅游模式,连续5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两山”实践创建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百里荒”变成“百里旺”!
近年来,宜昌坚持特色化发展、差异化打造、全域化提升,点线面结合推进兴村行动,打造出一批“生态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的诗画乡村,构建“千村共富、全域和美”新格局。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宜昌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开展联村共建,推行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和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致富带富、服务群众、现代治理能力。秭归县水田坝乡严坪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开展经营柑橘相关业务,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19万元,是2021年的20倍。
为解决“干净起来、美丽起来、文明起来”的问题,宜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推进“清洁家园”行动,一体推进农村“厕污垃”治理,4个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坚持自治固本、法治健体、德治润心,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农村移风易俗,8个案例入选全省农村“一约四会”优秀典型案例。
一幅幅宜居宜业的工笔画卷,在宜昌广袤乡野间细细铺展,形神兼备,韵致天成。农民的幸福指数,也随之划出一道温暖而喜悦的上扬曲线。
科技和改革 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9月1日,全球首个烘焙酵母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在7次标准讨论会上,安琪酵母代表中国酵母行业提出的19条意见有13条被采纳,展现了卓越的中国智慧。
从馒头面包发酵,到调味品提鲜;从酿酒到肥料、饲料;从酵母蛋白到合成生物……作为全球最大的酵母抽提物供应商,安琪酵母将一颗酵母“发酵”出全球竞争力,产品行销全球170多个国家,在20多个国家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借科技之力,筑创新发展高地,引智能浪潮,催生农业磅礴动能——
宜昌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县域综合创新,创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型县市5个;建设9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25个省级研发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托安琪集团扎实推进农业微生物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施新一轮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快无人机、无人拖拉机等智能农机装备替代,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预计达到73.3%。据预计,宜昌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
以改革为笔,绘制度创新宏图,破发展之困,厚植乡村繁荣沃壤——
宜昌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稳妥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支持枝江、宜都分别入选部、省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流转规范化整市推进成为部级试点。
同时,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难题,五峰茶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秭归启动柑橘社会化服务试点,发展各类服务组织980家,服务小农户近10万户,年服务面积65万亩次,其中无人机喷防、调运面积分别达60%、30%以上,年节约成本超8000万元。
大江奔涌,华章再启。山河为卷,奋斗为笔。宜昌,用实干创新谱写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