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青砖茶扩大生产远销欧亚
湖北省赤壁市扩大茶叶生产,产品畅销欧亚传来捷报。截至2025年10月,全市茶园面积达16.5万亩,茶企16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茶叶产量7.36万吨,全年全产业链产值有望达到175亿元,产值达60亿元。
“风靡欧亚300年的中国黑茶——赤壁青砖茶”,曾流行于中亚、俄罗斯,直达圣彼得堡。据《蒲圻志》(1986年版,海天出版社)记载:宋代景德年中叶(1006年左右),官府以两湖饼茶进行茶马交易,并以张家口为蒙汉互市之所。往前追溯至唐宋时期,茶叶生产主要是以团茶、饼茶为主,是因为满足宫廷用茶的要求,团茶和饼茶属于紧压茶类,是赤壁青砖茶的前身。据《宋史食货志·下五·茶上》载:“茶叶品种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蒸造实卷模中串之”这里所谓的“片茶”,系将茶叶蒸后压成饼状,即青砖茶之雏形。
赤壁市地处北纬30°附近,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种茶;产茶历史始于汉晋,盛于明清,鼎盛时期这里的茶叶基地最高峰曾达58万亩,产茶万担。赤壁所产的“洞茶”(即羊楼洞砖茶)闻名天下,既是过去朝廷选用的贡品,也一直是主要的边贸用茶,书写了辉煌的茶叶近代史。“三月春风剪嫩芽,村中少妇解当家。残灯未掩黄粱熟,枕畔呼郎起采茶。”这首《蒲圻县志》所载的古诗反映了当时蒲圻采茶的盛况。
今天,我们在万里茶道源头之一的羊楼洞古镇的门楼上有一副对联“唐宋以来羊楼三泉酽醉千年,东西口外洞庄川字飘香万里”,无疑是对羊楼洞地理历史和三泉川茶远销海内外的概述。一千多年的唐代,羊楼洞周围出产一种松峰茶,当时享誉湘鄂赣一带,加工的茶叶经由大唐安西都护府翠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销往西亚和欧洲。
汉代王昭君是湖北人,据说她奉旨出塞时随身带去湖北的茶叶(羊楼洞松峰茶)作为礼物,吃茶品茗在草原上渐成风俗。宋代也一度以砖茶作为通货进行茶马交易,羊楼洞的茶马古道也随之而来。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羊楼洞制茶业已经相当发达,是方圆百里的茶叶集散地。极盛时有茶庄200余家,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有5万人,英、俄等国商人竞相于此办厂制茶,国内的晋、粤、徽商都蜂拥而至,一时间这里成为“驰名中外”的茶市,羊楼洞凭茶一跃为国际名镇,俗称“小汉口”。
赤壁青砖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赤壁青砖茶曾经是朝廷的贡品,现在也深受大众喜爱。因为赤壁青砖茶既有神奇的制作工艺,还有其降血脂、降血糖、调理肠胃、减肥等功效,被誉为“一年为茶,五年为药,十年为宝”。2020年,赤壁青砖茶作为湖北省政府礼物回赠蒙古国,留下“羊来茶往”佳话。
不仅如此,赤壁青砖茶还先后两次代表湖北茶在外交部蓝色大厅向全球推介。当代女作家毕淑敏曾在西藏海拔5000米高原当兵,连队分发营养品,赤壁青砖茶就是营养品之一,一开始她不怎么关注,听了老军医说这种茶叶在关键时刻能够救命之后慢慢就喝上瘾了,“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灼痛了我的舌,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润泽了我的脑,是我的无声知己”。
“风靡欧亚300年的中国黑茶——赤壁青砖茶”不仅仅是一句广告语,它真实反映了赤壁青砖茶几百年来在国际贸易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地位。欧亚万里茶道是赤壁青砖茶铺垫的一张重要名片,赤壁市是“中国青砖茶之乡”“青砖茶原产地”。(柳群、方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