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阴雨致柑橘“生病” 专家现场“抓药”开方
11月2日,省果茶办组织专家在宜昌开展柑橘病害减损增效技术培训。此次培训聚焦当前柑橘褐腐病及采后病害,并现场进行答疑指导,来自夷陵区、当阳市、枝江市和宜都市等柑橘产区的技术人员、种植大户、企业代表等参加培训。
今年9月以来,宜昌柑橘产区遭遇持续阴雨天气,导致柑橘着色推迟10-15天,病害呈不同程度发生,销售进度和价格偏低。急农民之所急,关产业之所需,培训班特邀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程运江教授,采后病害防治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张宏宇教授、付艳苹教授深入产区一线,与技术人员、种植主体面对面,通过“点单问诊”,逐一“把脉开方”。
“我的柑橘树发生了疫霉褐腐病,选用什么药剂防治效果更好?”夷陵区柑橘种植大户赵世堂焦急地问道。付艳苹教授接过话筒:“疫霉褐腐病是在柑橘果实转色期遇到持续连阴雨天气才会暴发流行,导致柑橘果实大批量落果和腐烂的柑橘病害。它和柑橘脚腐病是同一病害在浸染柑橘不同组织部位呈现的不同症状,可以采用代森锰锌预防,发病后建议用甲霜灵、百泰等治疗剂……另外,要特别重视果园清园,及时捡拾烂果,剪除贴近地面的下垂裙枝。”
“如果有了木虱,应该如何防控?”面对枝江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李兴洲的提问,张宏宇教授开出“药方”:“木虱对黄色、嫩绿色是有趋性的,大家一定要加强全域排查。此外,木虱一般在9-10月虫口最多,容易发现。如果有了木虱,要抓住冬季至春季萌芽前的关键时期,做好清园工作。”
“天气预报说最近还有持续阴雨,加工企业怎样才能减少果实腐烂率?”当阳市柑橘产业协会理事长许波问道。程运江教授答复:“果实收购进入采后生产园区后,建议采后生产企业充分发挥预处理的广谱消毒功能,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或次氯酸钠等广谱消毒剂对果实进行消毒后,充分清洗,再进行防腐保鲜处理。有条件的企业可采用38-40℃的保温库对果实进行热激处理2-3小时,再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摊开果实降温散热,最后再置于冷库贮藏或冷链销售。一定要注意保鲜处理后的果实,在贮藏和运输期间果面不能带水滴。”
现场气氛浓烈,参会代表纷纷表示,回去后就照着专家的“方子”去做,全力保障柑橘销售平稳有序进行。(记者崔逾瑜、通讯员赵昆松、谢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