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毛尖,根根拔尖”“石门柑橘甜如蜜,汉寿甲鱼营养高”“郴品郴味 人生回味”“欢迎品饮安化黑茶”……9月23日,湖南省首届村播大赛决赛将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举行。连日来,全省14个市州的三农主播热情高涨,正在进行市(州)内PK大决战,每个市州胜出的5支队伍将代表该市(州)出征古丈,与全省村播达人一决高下。
古丈县深处武陵山腹地,大地流彩的金色季节,为何把这么重要的赛事放在全省人口最少的县呢?
原来,这里不仅有厚重的文化,奇秀的山水,丰富的物产,更在数字经济蝶变的今天,以“云端”的优势战胜“区位”的劣势,闯出了一条“数商兴农”的独特路径,以“四个高于”交出了城乡共富的优异答卷。
2024年,古丈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2.1亿元,其中农产品电商零售额突破1.2亿元大关。古丈县委书记滕朝辉生动地说:“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这是新时代的古丈现象。”
“守艺人”——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手机镜头前,向宏俊专注地揉搓着手中的墨团,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这是他与叔叔向清标复刻徽墨的第512天。2023年7月,这条5分58秒的视频在抖音获得4.4亿播放量,让这个藏在武陵山脉深处的“山白”团队一夜成名。
户籍人口仅有14.6万的古丈,近年来涌现出很多网红“守艺人”。彭南科的蓑衣制作视频获赞百万,张冬冬的乡村生活记录收获百万粉丝,“山白”团队48条视频吸粉3000万……他们用镜头重新定义了乡土文化的价值。
2019年,在上海务工的汽修技师向清标看到李子柒视频爆火,“原来农村也能有所作为。”他萌生回乡念头。
同一年,计算机专业的张冬冬因创业失败负债几十万元回到古丈。媒体人彭南科,则在不惑之年拿起摄像机,开始记录那些濒临失传的手艺。在古丈,像这样的回归人才已有35个成规模的自媒体账号,内容涵盖非遗技艺、乡村生活、传统美食等。
复刻一门手艺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制作龙泉印泥时,“山白”团队从500斤藕梗中才抽出不到1钱藕丝;复制徽墨时,因在闷热七月开空调控温,光电费就花了上万元。
46岁的彭南科同样执着。为了制作湘西苗银杯,他反复锤打了上千次;拍摄缫丝织布视频,他完整记录了72道工序。“柴烧建盏做了一个月,最后只烧出两只成品。”他说。
2023年8月,向宏俊被蛇咬伤。躺在病床上得知徽墨视频爆火时,这个沉默的年轻人只是轻轻说了句:“值了。”如今,“山白”复刻的徽墨被网友称为“中国的奢侈品”。
张冬冬的转型同样令人惊喜。这个曾经说话都害羞的“湘西冬宝”,没想到第一次直播带货就卖出大量腊肉和毛尖。“我只卖家乡特产,要对得起粉丝的信任。”
变化正在发生。古丈县召开自媒体座谈会,号召讲好古丈故事;非遗抖音数据显示,30岁以下传承人已有199人;“山白”将活字印刷视频捐给中国印刷博物馆,让传统文化走向更远的地方。
彭南科把湘西的院子“搬”到了长沙,打造“南科院子”做匠人访谈;“山白”团队计划联系非遗传承人深入学习;张冬冬则开始尝试双语视频,想让世界看到湘西的美。
“我们不是在表演手艺,而是在抢救记忆。”彭南科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群古丈“守艺人”用慢工出细活的方式,守护着最珍贵的文化基因。正如向清标所说:“容易的事人人都会做,越难做的事做成后越有价值。”
夜幕降临,小木屋的灯光依然亮着。向清标翻开新一页古籍。在大山深处,传统文化的星星之火,正通过一个个手机屏幕点亮。
新农人——流量时代干好“新农活”
晨曦初露,周选已架好手机,开启茶事直播。“茶友们看,这是我们古丈特有的高山云雾茶!”镜头前,“茶农主播”熟练地展示古丈毛尖的传统揉捻工艺。
10年前,周选随妻向国娟到古丈从事茶叶种植和营销,经营范围涵盖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茶旅观光等,并创立“湘茗华”茶叶品牌。在数字电商风起云涌的推动下,他不光线下推广茶,更把重点放在线上,用短视频记录着茶乡变迁,用直播间架起产销桥梁,获评全省茶文化“金牌宣讲员”。
2024年,古丈县顺势而为开始举办村播大赛。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届村播大赛上,137名参赛主播累计带货销售额达3200万元,较首届增长45%。其中,断龙山镇的彭言付团队表现亮眼,这位退伍军人带领的“藤茶小队”在决赛中创造了单场71.3万元的销售纪录。
“我们准备了整整三个月。”彭言付在大赛前,每天都要对着镜子练习4小时,他还专门学习了产品检测知识。如今他的账号粉丝已从500人涨到2.3万人,带动周边5个村发展藤茶种植500余亩。
特色产业借势腾飞。在默戎苗寨,石春菊正忙着打包苗绣订单。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在第二届大赛中凭借生动的苗语讲解,单日最高卖出463件苗绣产品。“去年靠直播多赚了4万多元,孩子上大学的钱有着落了。”
古丈电商卖的不光是农产品,更将一产、三产有机融合。湖南英妹子茶业创始人龙自刚说:“暑假我茶园里的研学游需要排队预约。”自2018年推出“茶旅研学游”项目以来,他的茶园每年接待4000人次的研学团队。
在这里,孩子们学茶艺、勤劳动、近自然,得到家长一致认可。从卖茶叶到卖课程,茶山的“破圈”之路,正让古丈的山水变成看得见的“流量”。青竹山茶业负责人瞿继团开发的“茶旅套餐”今年已接待游客1800多人次,带动周边20多户茶农增收。“现在要提前半个月才能订到我们的民宿。”他发自内心地笑。
今年1-8月,该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6095万元,其中茶叶占比68%,腊肉、苗绣等特色产品占比32%。县内像石春菊这样的“新农人”已涌现了200多位。
“古丈主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名片
傍晚,茶园里飘来阵阵饭菜香,呼朋引伴的客人发出阵阵欢声笑语。“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创新菜茶叶鸭子。”瞿继团正通过直播间向网友展示他的茶系美食。
“最初只是接待考察客商,没想到做成了特色餐饮。”青竹山茶业负责人瞿继团介绍。依托数百亩茶园,他们创新开发出系列“茶系美食”:用干茶保存的“茶叶腊肉”、加入鲜茶的“茶叶黄雀肉”、以茶汤慢炖的“茶叶鸡”,还有茶叶炒蛋、茶汤饭等,每道菜都散发着独特的茶香。“茶餐”不仅带动了茶叶销售,更实现了“茶旅”完美融合。
如今在古丈,像他这样的村播达人已有2000余人,其中百万级粉丝主播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古丈村播的火爆,不仅借助家乡山水,乘上电商东风。更在于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扶持。
2023年5月,古丈县首期“一村一主播”训练营开班,拉开了系统培育村播人才的序幕。县电商协会会长潘勇回忆:“首期培训就吸引了103个村的学员,我们不仅教直播技巧,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扶持体系。”
这套体系包括:出台《“古丈主播”劳务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数据显示,2023年全县培育新增农村网店34家、带货网红66人。
2024年4月,该县首届村播大赛创造了现象级传播:抖音话题播放量3亿,微博阅读量1.3亿,两场直播观看人次2800万。大赛涌现出杨琳琳、戴德好等一批金牌主播,其中“向夫人”杨琳琳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抖音“新农人计划”投入12亿流量扶持“三农”内容,快手“村播计划”提供30亿流量支持。县里组织古丈村播们乘势而上:“湘西老腊肉”谢小琥通过平台资源,将腊肉卖到北上广深;“腊肉小王子”团队与知名MCN机构合作,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2025年5月,古丈组织主播赴杭州游学,学习直播电商前沿经验。“这次学习让我们明白,不能只做‘卖货郎’,要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播者。”参与游学的田梦贞说。如今她的中草药洗发粉直播,已融入苗医非遗元素。
古丈县还创新打造“主播劳务品牌”,与多家企业签订劳务输出协议。电商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00余人稳定就业,“我们既要流量,更要质量。”高校毕业生占比达35%。“古丈主播”正成为就业新名片。
光大集团持续助力乡村振兴,自2015年定点帮扶古丈县以来,在产业、消费、产融和电商等方面,实施184个帮扶项目,累计捐赠资金1.048亿元,助力茶叶产值增效,文旅进阶发展,电商蓬勃兴起,形成“平台+品牌+人才+产业链”的可持续帮扶模式。
小手机——搭建三产融合大舞台
清晨,古丈县神土地食品公司的直播间已经热闹起来。“家人们看,这是我们用传统方法制作的蒿草粑,清甜软糯……”镜头前,主播正展示着当地特色小吃。谁能想到,这个曾经“藏在深闺”的山乡特产,如今通过直播间远销全国,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古丈县虽坐拥古丈毛尖、湘西腊肉、生态茶油、蒿草粑等特色物产,但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信息壁垒让这些“山珍”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2020年,古丈县委县政府全力破局,构建“1+7+N”服务体系,在全县建成1个县级直播中心、7个镇直播驿站和50个村级直播点。从县城的专业直播间到村寨的“田间直播间”,从网红带头直播到农户自学带货,通过“线上引流+线下品控”的双轨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县的“云上销售网”。
今年以来,该县已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6.51亿元,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6095万元。湘西腊肉、古丈毛尖等产品通过直播间走进北上广深的餐桌,甚至漂洋过海销往东南亚、欧盟等地区。
“直播火一时,品控才能火长久。”古丈成立“古丈好物联盟”,推动民营企业共建标准化生产线。润莲阳庄投资500万元建成可视化腊肉车间,通过“腊肉小王子”直播年销2000万元;湘西苗菩送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苗仆官方旗舰店年销售额5000万元。
物流短板也在逐渐补齐。随着顺丰、京东“直播专线”开通,物流成本下降40%,古丈毛尖最快48小时可达全国。腊肉、酸鱼等真空包装产品通过冷链直邮,让“大山味道”保鲜直达。
直播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更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新模式。
在产品端,围绕直播市场需求,古丈县创新开发出腊肉酱、蓝莓果干、生态茶油等20余款深加工产品,构建起“鲜品+加工品+文创品”的多元化产品矩阵。
在文旅融合方面,依托直播积累的庞大流量,古丈县精心打造“茶旅直播”“非遗探秘”等主题旅游线路。游客可以跟随主播的镜头,深度体验坐龙峡、红石林等景区魅力,参与采茶、苗绣等特色活动。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量达628.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0%和19.56%。今年1到6月,古丈接待游客37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9.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和16.15%。
“云上引流+线下消费”的创新模式,更带动了民宿、餐饮等配套服务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了“流量变现”的良性循环。
如今,在古丈的各个镇,直播经济让茶园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民变主播,正如村播彭文强所说:“我们卖的不只是产品,更是一种生活,一份乡愁。”
“蓬勃发展的‘村播’经济正成为集聚乡村发展要素的重要平台。”古丈县长陈建新说,通过吸引电商人才返乡创业、引入先进运营理念,“村播”不仅向全国展示了新时代乡村的高质量发展图景,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孵化平台”和“发展加速器”,全面激活了乡村产业振兴的一池春水。(作者:杨元崇 刘小军 张棋铭)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