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湘中,双峰县锁石镇车田河畔,一幅生机勃勃的冬种画卷正徐徐展开。广袤田野上,旋耕机轰鸣作响,犁铧翻起肥沃的泥土;农技人员身着红马甲,耐心指导农户调试播种机;新播的油菜种子悄然孕育着来年丰收的希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双峰全力端稳“手中饭碗”,切实抓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个头等大事。今年,双峰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2.6万亩中稻亩产增加百斤,油菜种植面积新增2万亩,农文旅融合创收近亿元,一组组硬核数据,见证着双峰从田间到产业链的实干足迹。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沃野相连,秋收冬藏。一年好光景接近尾声,恰是颗粒归仓时,丰收的喜悦爬上双峰农民的脸庞。“今年亩产比去年又增了近百斤!从育秧开始,到病虫害防治,技术员随叫随到,‘保姆式’服务太贴心了!”杏子铺镇种粮大户胡永贵站在自家600多亩稻田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背后是双峰为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时代课题,打出的系列组合拳——一方面,该县大力推广“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飞防”等标准化服务套餐,有效降低小农户的生产门槛和经营风险;另一方面,精心“孵化”培育50多户规模经营主体,并积极引进、扶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将分散的小农户稳健地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近年来,双峰县农业农村局创新构建并严格落实“局长负总责、分管抓具体、农技员包片蹲点”的三级责任闭环机制,将粮食生产的宏阔目标,科学分解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精准压实到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组、乃至关键田块与责任人,确保任务无遗漏、责任无死角,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担当的抓落实格局。
“抓落实不是喊口号,要把每件事干到实处、做出效果。”双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彭才喜说,“我们将继续深化科研合作,补齐机械移栽短板,提升农机化水平;强化富硒品牌建设,让特色产业更‘出圈’;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十五五’规划编制,以大抓落实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县域发展。”
截至2025年三季度,双峰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7.6万亩,建成双季稻生产片104个、优质粮源基地10万亩,工厂化育秧能力达15万亩,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连续8年实现“面积、产量双达标”,为乡村振兴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打造油菜全链新标杆
作为全国菜籽油大县、全国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油菜产业是双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双峰以“全区域布局、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挖掘”的“三全高效”模式为引领,推动油菜产业实现从种植到加工、文旅的全链条升级。
秋收后,锁石镇掀起油菜种植热潮。农技员全程驻点,免费提供良种,发放机耕机播补贴,极大激发农户积极性。大溢塘村农户去年种8亩油菜获利6000多元,今年扩种至16亩:“有政府兜底,种地没顾虑!”
去年,双峰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深度合作,将“三全”模式细化为18项任务,实行“挂图作战”。依托科研力量构建“专家+技术员+示范户+农户”推广体系,油菜主导品种入户率超98%,综合机械化率达79.58%。
因地制宜,双峰发展“稻稻油”“稻再油”等多熟制轮作模式。石牛乡的李兵良推行的“稻再油”模式成为增收典范——“一季水稻、一季再生稻、一季冬油菜,一年三收!亩均多赚3000多块,全靠新技术给的底气!”
立足富硒土壤资源,双峰推广菜薹油菜新品种。今年,该县试种1000亩菜薹获成功,亩产菜薹1500至2000斤,亩均增收近2000元,带动80多名农民就业。走马街镇蔬菜种植大户曾贤才自种50多亩菜薹,推行“统一服务+保价收购”模式,带动乡亲共种160亩。“政府帮我们对接广州、深圳市场,我们只管种好菜薹!”他说。
加工端同步发力,全县100余家油菜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花之缘油业”等龙头企业让“双峰菜油”香飘全国。此外,创新建设“稻稻肥万亩示范基地”,在荷叶镇、井字镇实现农耕文化与培肥地力结合,收获生态、文化“双效益”。
以花为媒,以旅兴农。今年3月,娄底双峰第十四届油菜花文旅推广(体验)月活动成为“顶流”,吸引游客3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效益近亿元。“游客挤爆了!腊肉、豆豉成爆款,收入翻倍!”来自锁石镇的农家乐老板喜笑颜开。
多元共享促乡村振兴
“多亏了小额信贷,我才能扩大养鸡规模。”在青树坪栗山新村家禽养殖基地,村民张民渔说。今年,经双峰县农业农村局审批,双峰县农商银行为他发放了5万元小额信贷,帮助他将养殖规模扩大到3000羽,“现在我每年能卖鸡2000余羽,还能卖10多万枚鸡蛋,纯利润有10余万元,家里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子,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截至10月底,全县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93笔1351.49万元,累计发放近19730笔87747.67万元,帮助众多像张民渔这样的农户发展产业。
在走马街镇的就业帮扶车间——湖南洪凯实业有限公司,村民彭慧颖正在熟练地操作电车,“在这里上班,一个月能拿2000多工资,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目前,全县118家就业帮扶车间稳定运营,开发公益性岗位1173个,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就业34516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8%。
大抓落实,既要沃野千里的产业硕果,更要万家灯火的民生温度。双峰制定到户产业奖补方案,倡导“多干多补”,今年计划安排1060万元支持脱贫人口到户产业奖补,目前已帮助2500余户监测户和10000余户脱贫户发展种植、养殖项目。甘棠镇的李大爷,在自家院子种了2亩中药材,光奖补就拿了2000元;花门镇新民村脱贫户发展生猪养殖,实现年增收近10万元,实现“产业”带动“大增收”。
双峰还精准对接农民群众所急所盼,全力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与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用心用情勾勒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新建节水灌溉工程让千亩稻田旱能浇、涝能排,再也不用‘看天吃饭’。”走马街镇的机耕道修到田边,大型农机作业效率翻倍。
今年,双峰推进10.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投资2.99亿元,覆盖10个乡镇街道。主要新建和维修机耕道26公里、灌排渠道227公里、整修加固698口山塘、田块整治11267亩,一场以“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为目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双峰还创新投融资模式,在锁石镇、花门镇、甘棠镇探索种粮大户参与机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注入新活力。(作者:曾玉玺 胡以良)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