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正值农历节气秋分,第8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全省19个市县的农民、农技专家及农业领域相关人士齐聚在儋州市海头地瓜现代农业产业园,载歌载舞、互动游戏、品鉴美食,共庆丰收,同享喜悦。
在海头地瓜现代农业产业园,各市县农民带来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摆成一条街,非遗传承项目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现场展示产品或技艺,引来游客驻足,“三农”成果展展示了近年来海南“党建+产业链”的新做法,还有抓儋州鸡、蜜瓜菠萝保龄球、插秧赛等趣味互动项目,全面展现了海南在农产品质量、品牌打造以及农旅文相融合方面的发展成就。
19个市县绿色优质农产品“打擂台”
颜色各异的圣女果,可溯源的琼中绿橙,入口即化的牛油果,还有可以生吃的枫木有机苦瓜……在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各个市县摊位前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拼出一幅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别致“丰景”,吸引了很多参会观众驻足。
“琼中绿橙有两种‘绿’,一是果皮呈绿色,二是生长环境很‘绿色’。”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农产品摊位前,工作人员刘明中在给参观的观众讲述琼中绿橙生长于海南岛腹地,依林而生,在云雾、雨水、阳光的补养下,导致了果皮中的叶绿素含量高,因此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绿橙”。
“陵水的圣女果之所以好吃,是因为陵水建立起涵盖种植、加工、运输和市场销售的一体化配套服务体系,确保圣女果‘锁鲜’,口感清甜,营养价值高。”陵水黎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刘洋介绍。
据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有效期内绿色食品119家企业171个产品,有机农产品8家企业22个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28个单位42个产品,名优特新农产品31个、特质农产品27个,良好农业规范农产品23个,为海南农业品牌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非遗与丰收盛景交相辉映
“快来尝尝我们的琼式月饼,保证你会喜欢。”在非遗展区,琼式月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带来了几款自己制作的琼式月饼供大家品尝,酥、松、软的口感,让不少食客连连称赞。
在今年的丰收节庆祝活动主会场,海南非遗展区宛如一座传统文化的宝库,黎锦、椰雕等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有序陈列,儋州调声、织黎锦、编斗笠等传统技艺一一展示,让人耳目不暇。
非遗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文化的根脉,近年来,海南加快保护非遗瑰宝,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沉香结香制香技艺、织黎锦、椰雕、老爸茶等不少非遗技艺或项目走向产业化发展,有效带动了一批农民走上致富路。
儋州调声、黎锦、琼式月饼、东山羊……目前海南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2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103项,市县级以上非遗项目398项。此次海南非遗技艺和非遗作品在农民丰收节海南庆祝活动会场上的展示,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和传承,更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力量。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集聚效应凸显
“快来看看我们‘儋州有味’品牌下的农产品,肯定有你喜欢的款!”儋州市此次准备了多种优质农产品,海头地瓜、儋州鸡、光村沙虫、儋州红鱼干、儋州跑海鸭蛋……儋州市区域公用品牌“儋州有味”旗下的各种优质农产品集中亮相展出,让人印象深刻。
区域公用品牌,其核心特征是依托区域独特资源,通过统一品牌标志、口号和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将众多优质的农产品聚合在统一的品牌下,代表区域形象与价值,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我省农业主产区之一,儋州依托天然橡胶林及沙土、海洋等资源,培育出儋州鸡、那大好米、光村沙虫、海头地瓜等特色产品。为提高当地优质农产品产业价值,2023年,儋州市以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诗意灵感,推出“儋州有味”农产品公用品牌,致力于将绿色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截至目前,我省共培育出以“海南鲜品”为统领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6个,企业品牌55个,产品品牌50个,授权使用“海南鲜品”企业90家,其呈现出的聚集效应,已经释放出强大的市场活力。
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291.85亿元,同比增长5.1%。芒果、荔枝、菠萝等热带水果连连增产,生猪和家禽出栏量稳步提升,水产品产量节节升高,丰收的喜悦荡漾在农民、养殖户的脸上。
进入秋冬季节,海南还将迎来冬季瓜菜的种植和销售高峰期,丰收图景徐徐铺展。海南将继续发挥热带农业优势,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扩大种植规模,提升产品品质,为全国人民的餐桌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稳定的农产品。(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