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遏制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与农产品质量,通化市植物保护站积极部署,科学施策,全面打响病虫害防控攻坚战,全力守护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
一、加强监测预警,精准掌握虫情病情
充分发挥基层监测网点作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水稻、蔬菜、果树等主要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和定点监测。发布《植保简报》11期,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及时准确预报发生趋势、重点区域和防治适期,为科学防治提供精准依据,力求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二、推广绿色技术,提升综合防治水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广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一方面,积极示范推广杀虫灯、诱虫板、防虫网、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等非化学防控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全市6个县(市、区)685个行政村,每村布设6个,共4110个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为全市粮食综合产能提升提供有力保障。通过高空测报灯、性诱捕器、田间观测点等多种手段,密切跟踪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草地贪夜蛾、蚜虫、霜霉病、疫病等主要病虫害的动态。另一方面,科学指导农户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推广精准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强化宣传培训,提升农户防治能力
为提高广大农户的识病虫、防病虫能力,通过科技下乡、发放技术明白纸、开设田间课堂、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科普知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病虫害识别知识、绿色防控技术和安全用药常识。截至目前,全市各植保单位累计下乡宣传83场/次,宣传受众5800余人,发放宣传单页20000余张,悬挂条幅76条。技术人员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户掌握关键防治技术要点,解答防治难题,切实提高农户的科学防治水平和主体责任意识。
四、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效率效果
针对部分病虫害具有迁飞性、流行性等特点,积极扶持和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通过技术指导,各县(市、区)有效开展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药剂、统一施药,实现规模化、规范化作业,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户防治技术不到位、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显著提高了防控工作的效率、效果和应急响应能力。
下一步,将继续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动态,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压实防控责任,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坚决打赢病虫害防控这场硬仗,为通化市全年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保驾护航。同时,也提醒广大农户密切关注植保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结合田间实际情况,科学开展防治工作。(通化市植物保护站 于鹏)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