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渝水区人和乡按照“顾全大局、喜事缓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响应号召、宴会不办”的原则,积极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积极引导群众要破旧立新,提倡婚事新办;要孝敬老人,提倡厚养薄葬;要相互礼让,提倡家庭和睦;要崇尚科学,提倡祭扫雅办;要节俭养德,提倡绿色环保。7月份以来,人和乡劝阻红白喜事、升学宴、庆生宴等共计30余起,均得到群众的支持与理解,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有序推进。
文明乡风具有浸润人心、引领向善、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人和乡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探索形成了“整、立、树、创、传”五字工作法,推动文明乡风深入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整”资源,增强文明意识。
坚持党建为引领,紧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工作要求,要求各村充分利用古祠堂、闲置老屋等场所,高标准努力打造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便民服务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内推行“3+N”功能室设置科学设置志愿服务点、亲情连线、农家书屋、童心港湾等功能室,为文明实践活动正常开展和传播提供了有效载体,重点围绕“一老一小”积极开展“暖‘守’宝”“爱,从头开始”“亲情连线”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500余场次,投资30万元新建篮球场6个,逐步完善群众休闲娱乐设施,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立”公约,培育文明新风。
通过制定群众认可、切合实际、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建立了13个村级红白理事会,并组织村民评选出有威望、有影响、办事公道、责任心强、热心服务的党员、群众代表和新乡贤担任理事会成员,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高价彩礼、铺张浪费、打牌赌博等风气得到有效遏制,乡风文明程度实现质的提升。积极动员广大乡贤、企业家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和大操大办,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捐资助学、扶贫助困等社会公益事业,2022年人和商会对164名人和籍大学生捐资助学达39.4万元。
“树”典型,引领文明风向。
组织乡村干部认真学习关于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党员干部抵制高价彩礼和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的规定,将移风易俗作为纪律要求,让移风易俗的“软要求”转化为“硬约束”。加强典型选树活动,今年先后推选评出“星级文明信用户”“清洁家庭”“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26个先进典型,通过“政通人和”微信公众号、张贴“光荣榜”、敲锣打鼓送奖牌上门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引导农民传承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等美德,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创”品牌,激活文明动能。
以人和乡穑诞村为试点,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探索“晓康驿站”改革转型与“道德积分银行”融合发展,打造道德积分升级版,为乡风文明装上“数字化”引擎,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农村人居环境等内容,研究制定了以“1+4+N”为指标评价体系的道德积分银行正负面清单,实行积分结果赋能、正负面清单等形式,持续激发广大农户共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善治、乡风文明之路。
“传”文化,丰富文明内涵。
充分利用好人和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传播手段,让文明新风深入群众、落地生根。打造了“布里采茶戏”“辉江武术”等文明实践品牌,创作一批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的经典曲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理论思想唱给群众听,这种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即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又从精神上慰藉村民。目前,已经编排了《赞党建》、《说唱人和》《移风易俗》等节目,今年新编创了《喜看人和新风尚》音乐快板,目前正在排练录播中。通过举办“布里采茶戏”移风易俗演出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群众言行与文明乡风同频共振、同向而行。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