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丹东市振安区圆满完成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任务
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按照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坚持依法保障农民权益、坚持放活土地经营权、坚持优化农村资源配置的原则,丹东市振安区运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扎实推进、并圆满完成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为全市积累了经验,为国家、省提供了政策参考。
一是细化举措,明确实施方案。振安区委、区政府出台了试点工作方案,区农业农村局及时开展政策宣传、权属调查、面积核实、纠纷调处、合同完善等工作,指导楼房镇、楼房村结合摸底情况和实际问题,细化制定了镇、村两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有针对化、多样化、全面化涵盖本次延包工作推进中涉及到的各种情况,确保实施方案的系统性和精准度。
二是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议。为全面、准确、实时掌握试点地区实际情况,省、市、区农业农村部门与镇、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开展座谈交流5次,深入延包试点村镇进行实地调研及走访50余次,听取试点村村民组长的工作汇报,了解试点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向农民群众宣讲政策,答疑解惑,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是深入摸底,梳理主要问题。重点梳理延包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包括整户消亡、房屋土地流转、衍生人口、历史遗留等问题,以组为单位深入农户进行调查填表,对互换并地、共有人增减、死亡绝户、买卖土地、地块信息不准、土地征收征占等情况逐一梳理,将问题精确到具体农户。经全面认真梳理,确认试点地区承包农户信息,核定了承包地面积等数据信息,为签订延包合同、换发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逐户排查,精准解决问题。楼房镇政府基于土地确权成果数据,调取试点村民组全部土地承包合同,以户为单位,填写延包情况调查表。具体到承包共有人、承包地块数、合同总面积、存在问题名称等各个方面,由每户农户确认信息并签字,确保信息数据的客观性、透明性,问题呈现的全面性、真实性。同时,振安区农业农村局会同测绘公司,实地走访,现场测量,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截至11月30日,振安区试点地区土地承包情况摸底、电子建档以及基础信息核对工作全部完成,签订完善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延包合同310份,签订率达到97%,实现“应签尽签”。化解矛盾纠纷27件,高质量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工作经验和成效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和上级部门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