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为抓手,持续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为全国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东港经验”。
奋起攻坚开篇年
2023年,我市聚焦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全力攻坚,圆满完成年度任务,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
生态赢,资源循环激活生态。通过构建完备的粪污收集、处理与还田体系,实现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循环利用。全年成功培育扶持6个服务主体,通过提供收集、处理、撒施“一条龙”运行模式,与66个水稻田种植端大户对接,实现3万吨堆沤肥还田。累计收集处理畜禽粪污3.7万吨,与14个大型养殖场和35个小型养殖户建立合作关系,以绿色循环将粪污变黑金,破解养殖污染难题。
经济赢,节本增产助力经济。通过撒施堆沤肥还田,调整化肥施用量,10万亩水稻作物节本增产取得实效。根据试验点试验数据来看,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达5%以上。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水稻平均每亩增产16.6 kg,按2.6元/kg收购价格计算,加上每亩地节省肥料2kg(按3.75元/kg计算),每亩节本增效50.66元。与此同时,有效解决粪污无处放、无处排难题,降低养殖场粪污处理成本。
社会赢,乡境蝶变惠泽社会。绿色种养循环项目通过粪污资源化利用,将“粪堆”转化为“堆沤肥”,不但阻断环境污染源,还让“遭人嫌”的粪污成为庄稼的“好朋友”,并将秸秆用于处理堆沤肥过程中,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该项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对农民生活质量、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深化拓展提升年
2024年,我市乘胜追击,在总结2023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与推广,与科研院校紧密合作,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全方位技术培训指导,确保项目科学、高效实施。
全年,服务主体新增3个,总数达9个;集成3套运行模式与2种技术模式,除建设9.5万亩水稻示范区外,开创性打造1500亩设施草莓和蓝莓示范区,辐射至16个镇、街道和2个农场;收集处理粪污5.5万吨,对接15个大型养殖场和37个小型养殖户;对62个堆沤肥样品进行抽检,均符合质量标准。截至目前,已完成7.7万亩水稻还田任务,施用堆沤肥2.3万吨。
创新突破跨越年
2025年,我市提前谋划、统筹部署,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持续推进做足准备。目前,正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和有关事项进行全面梳理与优化,积极探索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同时,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为项目深入开展汇聚力量,助力东港农业绿色发展迈向更高台阶。
经过多年不断探索,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已成为当地农业绿色发展的强劲引擎。未来,我市将持续发力,不断完善项目运行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坚实支撑,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