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三秋”生产关键期,连续阴雨天气给山东省宁阳县秋粮收获、归仓带来不利影响。面对挑战,宁阳县多地迅速行动,通过优化农机调度、强化烘干保障、精准帮扶农户等举措,全力守护群众“粮袋子”。
在宁阳县伏山镇,6台粮食烘干塔正“火力全开”,每日750吨的烘干能力成为破解阴雨难题的关键。其中,宁阳县科委迅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表现突出。该合作社由种粮大户董科委于2015年牵头成立,现已发展为集农机服务、粮食烘干收储、农资销售等为一体的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现有社员56户、固定资产600万元,流转土地2400亩,农机具100余台套,粮食收储库房1000平方米。
连日来,合作社内运输车、铲车穿梭不息,大型烘干塔24小时满负荷运转,刚收获的玉米经烘干后,通过自动化传送带直送5000立方米粮食仓库。“之前总担心雨水多,玉米湿了会发霉、卖不上价,现在拉到这儿直接卖,当场结账,啥顾虑都没了!”陶邵村种植户邵留存拉着满车玉米排队卸粮时,难掩喜悦。
据董科委介绍,今年合作社抢抓国家、省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的政策机遇,利用亚行贷款黄河项目投资203万元建成粮食收储烘干中心。目前合作社共配备3台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提升至267吨,可高效开展粮食烘干收购业务。为兼顾烘干效率与粮食质量,合作社实行24小时轮班制度,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实时监测粮食水分含量,根据不同粮食品种、水分情况动态调整烘干参数,确保烘干后的粮食符合储存标准。截至目前,合作社已连续收储10余天,20多名工作人员“跟阴雨赛跑”,累计烘干秋粮4000吨,服务覆盖宁阳县及周边县域。
农机调度同样高效。伏山镇统筹21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重点调配36台履带式收获机,利用雨停间隙“歇人不歇机”作业;976台套拖拉机、三轮车及时转运粮食入仓;针对花生、大豆等小面积作物,组织小型农机与人工辅助收获,确保“应收尽收”。该镇还成立秋收工作专班,建立“每日调度、实时响应”机制,专班成员包村联户,每村组建不少于20人的抢收小分队互帮互助;提前修缮田间道路,开放党群服务中心、小广场作为临时储粮点,储备塑料布、防水油布为粮食防雨,构建“收、运、储、烘干”一条龙服务。“目前全镇已完成收获面积2.56万亩,后续将持续优化农机调度与信息保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兜底。”伏山镇农机站站长贾进东说。
东疏镇则从“早”谋划,在秋收启动前便组织“三秋”安全生产培训班,围绕操作规范、安全防护、应急处置为农机手与种植户“充电”,同时全面检修保养秋收机械设备,完成农机摸排统计,为后续统筹调配打下基础。随着阴雨持续,该镇第一时间召开“三秋”抢收专题会议,成立工作专班下沉一线督导,要求各村提前排摸玉米成熟度、地块分布、机械与劳动力需求,因地制宜制定抢收方案。
在机械调配中,东疏镇精准施策:沙土地块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提效率,湿度大的黏土、壤土地块投用履带式收割机,确保机械“能下田、快作业”。针对机械无法进入的农田,该镇重点关注散户、贫困人员等群体,组织党员志愿者、公益岗成立帮扶队伍上门抢收。为缩短粮食田间滞留时间,镇政府提前整理村内文化广场、闲置场地作为临时晾晒点,同步启动两处烘干机械,“晾晒+烘干”双管齐下减少阴雨损失。
考虑到玉米收获延迟可能影响小麦播种,东疏镇还提前提醒农户备足麦种、增加播种量,保障小麦播种面积与出苗率。“我们坚持‘分区域、分土壤、保重点’原则,实时跟踪天气与土壤墒情调整作业计划,既守好今年秋粮,也为来年夏粮生产打基础。”该镇农业负责人表示。
如今,宁阳县一系列务实举措不仅有效应对了阴雨挑战,更让“颗粒归仓”从目标变为现实,为区域粮食安全筑牢坚实屏障。(人民网)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