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山东省巨野县柳林镇紧抓“三秋”生产关键环节,通过统筹协调机械调度、晾晒烘干与农技指导等多项举措,着力破解持续阴雨天气带来的湿涝抢收、湿粮存储及晚播减产等系列难题,以扎实行动筑牢粮食丰收的安全屏障。
抢收一线:人机协同破解“湿涝困局”
入秋以来,持续阴雨天气导致柳林镇农田土壤含水率超60%,传统轮式收割机面临“进地就陷、作业就卡”的困境。针对这一挑战,柳林镇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一方面,从周边县区紧急协调5台履带式收割机投入抢收,成功破解机械“趴窝”难题;另一方面,在44个行政村组建以党员干部带头的抢收队伍,发动志愿者深入田间,对留守家庭、缺劳户开展“一对一”帮扶,形成“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高效抢收模式。
代楼村种粮大户崔德想的玉米地此前因严重积水面临收割难题,如今在抢收队伍全力协助下已接近完成。“多亏镇上协调的履带式收割机,还有志愿者们帮忙,不然真担心雨水泡坏粮食。”崔德想感慨道。截至目前,全镇玉米收获进度超90%,花生收获全面完成,大豆、棉花等晚收作物收获进度也已过半。
晾晒烘干:全域统筹打通“储粮堵点”
湿粮收储是确保丰产丰收的关键环节。柳林镇通过全域统筹,充分挖掘公共空间资源,将党群服务中心、文体广场、非主要交通干道开辟为临时晾晒场,有效解决了玉米收割后的晾晒难题,避免了粮食霉变和发芽。
在许楼村新建的烘干中心,机器24小时持续运转。现场操作员介绍:“现在每天能烘干玉米百余吨,将含水率降到14%的安全标准,周边村的湿粮都往这儿送。”这一举措打通了湿粮存储“最后一公里”,确保粮食品质与安全。
秋种护航:农技指导夯实“来年根基”
抢收不误秋种,柳林镇同步推进小麦播种筹备。针对秋雨偏多导致的播期推迟问题,组织农技专家制定《小麦晚播技术指南》,通过政府网站、村微信群等渠道精准推送“增种量、调肥料、深整地”三项核心措施,指导农户依据播期推迟情况,每亩增加5-8斤播种量。
为确保麦种供应充足,全镇开通了良种增补绿色通道,各村统一登记需求、集中调配供应,切实做到“晚播地块不少种、种粮质量有保障”。
从抢收现场的人机协同,到烘干中心的高效运转,再到田间地头的农技指导,柳林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粮食安全。镇党委书记王阳锋表示:“保障粮食安全是首要任务。我们将全力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秋种高质高效,用实际行动端稳‘中国饭碗’。”(人民网)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