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天津市首届大米节暨小站稻食味品鉴擂台赛活动在梅江会展中心二期举行。本次活动集中公布了小站稻品牌建设的成果,宣传解读了14个小站稻产业标准,公布了新修订的《小站稻证明商标管理规则》、2024-2025年小站稻证明商标授权许可企业名单以及2024年天津小站稻食味品评品鉴擂台赛结果。金稻919、津原U99、津川1号、小站香1号等小站稻品种,以及GABA米、留胚米等功能米品种获奖。
“好的稻米应该是吃起来口感弹糯,筋道有回甘,而且闻起来米香扑鼻,外观晶莹油亮,既有营养又有‘颜值’。”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所长王胜军介绍,这次活动专门邀请了来自全国的20名行业专家、消费者代表、餐饮企业代表等对津产小站稻进行品评品鉴,从口感、外观、气味、营养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判,希望优选出来百姓认可、市场青睐的小站稻产品,并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种植户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小站稻的食味品质。
活动现场,18家小站稻种植、加工销售企业参展。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各参展企业纷纷亮出自家“绝活儿”,将稻米蒸熟供市民现场品尝,同时展示展卖小站稻品牌大米,活动现场氛围热烈。天津安平顺达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品种主要是金稻919和津原U99。合作社负责人李玉洋告诉记者,为了种出品质更高的小站稻,合作社采取了露天育秧、控温控水、适当延长生长期等方法,稻米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好米要有好种,小站稻的根在天津。我们有责任把小站稻的牌子做大做强,让更多消费者吃到好吃的稻米。”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学忠表示:“作为小站稻品牌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对小站稻开展了从种子到大米,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产业链管理,在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品鉴等各环节开展标准化建设,构建小站稻标准化体系。这不仅是为了给消费者推出更加好吃的小站稻大米,更重要的是推动小站稻品牌溢价能力和市场认可度双提升,让天津小站稻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广泛的消费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