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最靓丽的“名片”,也是人民幸福生活最暖心的“底色”。
日前,西青区作为往届全国文明城区代表,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其以“绣花功夫”推动创建“文明城区”向建设“城区文明”蝶变的实践经验,成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
近年来,西青区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作为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和利民惠民的具体举措,对城市肌理“精雕细琢”,对人文精神“浸润滋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文明动能。
共建共享提升城区品质
西青区始终将文明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形成“一盘棋”统筹、“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格局。通过制定《西青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机制》,建立区级领导领办督办制度,主要领导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今年年初,西青区创新启动“文润西青 十礼十美”市民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发布“十礼十美”文明倡议,开展文明交通、文明养宠等十项主题实践,引导群众从“外在约束”向“内在自觉”转变。
直面群众、服务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特色优势。西青区持续做强“硬设施”,着力做优“软服务”,内外兼修提升城市颜值气质。通过“传统文化+智慧服务”模式,打造大福圆市集·枫雅道菜市场等烟火气生活空间,依托高校共建改造“百花巷”“睦邻巷”等背街小巷,建设“口袋公园”实现“推窗见绿”,让居民在“小而美”中感受“微幸福”。
传承创新滋养文明风尚
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赋能”转变,新时代文明之花在千年运河滋养的精神沃土上绚丽绽放。
西青区近年来深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延伸打造文明实践基地、主题街区、商圈长廊等贴近群众的特色空间。
全国文明村第六埠村的“埠上十美”主题街区,以场景化体验展现文明乡风;“七夕诗会”“百姓春晚”等市级文化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吸引数万网友互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千年运河畔的杨柳青古镇,以“年画中国·画游西青”为主题举办第28届灯展,打造全国首个年画主题灯会,通过行进式演艺、年画巡游等互动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文明实践志愿者化身“花灯使者”,结合惠民停车场、暖心驿站等服务,引导游客文明观展,在节日氛围中传递文明温度。
榜样引领汇聚向上力量
一个典型就是一座灯塔,一群榜样就能形成燎原之势。西青区将文明培育从“典型示范”向“全民自觉”延伸,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全国文明家庭”张宏家庭三代人坚守非遗传承阵地,以良好家风涵养文化根脉。“老祖宗的技艺不能丢,这是底线,其余的,你尽管大胆去做。”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霍庆顺对儿媳张宏的嘱咐。作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玉成号画庄”第七代传承人张宏致力于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创新推出《如虎添“亿”》《灵蛇献瑞》等现代化年画作品,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文明家风代代相传。
全国文明村邓店村的“国画之村”美誉背后,是“天津好人”陈子文数十年免费教授村民国画技艺的坚守,文化长廊、楼门画作让艺术与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群星争耀”选树机制、“好人讲堂”宣传载体及礼遇清单制度,西青区让先进典型享有政治礼遇和社会尊崇。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榜样以凡人善举诠释家国情怀,用鲜活故事传递时代精神,凝聚起全民共建文明城区的磅礴力量。
从“文明城区”到“城区文明”,西青区以文化浸润城市肌理,以文明实践赋能民生福祉,让雅致创建服务发展大局、融入百姓生活,擘画出一幅高品质幸福生活的新图景,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西青样本”。(津云新闻记者 马立杰 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