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新疆三文鱼产量预计突破5000吨。除了近年来火爆出圈的北疆尼勒克县、巩留县、新源县等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乌什县,正崛起为三文鱼养殖的新势力。近日,“边关万里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南疆组成员走进乌什县奥特贝希乡,探访全疆很大的条形池冷水鱼养殖基地。
夏日正午,烈日炙烤着大地,而奥特贝希乡色日克阿热勒村的养殖基地却是另一番景象:70座6米宽、30米长的条形池水光潋滟,触手冰凉彻骨,池中的一条条鲟鱼悠然摆尾、银鳞闪耀。乌什县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泉”的美誉,毗邻托什干河的奥特贝希乡泉水资源丰富,冰川融水与地下冷泉在此交汇,成为冷水鱼养殖的天然摇篮。
“基地引入上游托什干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泉水,水温常年保持在6摄氏度至18摄氏度。”乌什县峻鼎渔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施泽鹏介绍,公司依托乌什县泉水丰富、水质优良等优势,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如今三文鱼(三倍体虹鳟)、中华鲟等中高端鱼种年产量440余吨,产值3000余万元,鲜活鱼品24小时内即可空运至上海、广州、杭州、大连等地。
奥特贝希乡的冷泉水为啥适合渔业养殖?该乡党委委员、色日克阿热勒村党支部书记徐曦磊介绍,奥特贝希乡气候温和,无严寒、无酷暑,泉水清澈,无洪水侵袭、无病害和工业污染,水质含氧量高,不需人工增氧,养殖成本也低。
峻鼎渔业养殖基地内的育苗厂房中,近百个大盆中繁育着鱼苗,这些鱼苗经过三个月培育即可发往周边乡镇的养殖渔场。徐曦磊介绍,近年来,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周边乡镇相继发展冷水鱼养殖。如今,峻鼎渔业和周边3个冷水鱼养殖企业,每年可为5个村集体增收近50万元。
特色冷水鱼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峻鼎渔业员工艾力萨吾提就是众多“牧羊人”变“养鱼人”中的一员。已掌握熟练养殖技术的他,每月有5000元的固定收入。收获期,他的家人也会来基地临时务工,从事分拣、装箱等工作,日子越来越好。
“2025年新建了两个养殖基地,预计年产三文鱼700吨、鲟鱼200吨。”施泽鹏说,新基地投产后将带动50人固定就业、年灵活用工200人次。在浙江省衢州市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企业已派人赴浙江学习鱼子酱加工技术,下一步计划引入中华鲟鱼子酱生产线,延伸产业链。
新疆乌什县冷水鱼产业的崛起,是新疆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的生动缩影。当冰川活水冲破沙漠封锁,当传统牧区绽放现代渔业之花,新疆渔业的叙事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