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大片的棉田里,一行行棉株整齐排列,五颜六色的花朵在绿叶间摇曳,同一个枝条上不仅有粉、白、黄不同颜色的花朵,它们还会随着时间变色。
这些奇特的变色现象,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新疆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闫夏给出了答案。
“棉花的花会变色,主要是花瓣里的花青素在起作用,这一过程和花铃期的生长节奏紧密相关。”闫夏指着一朵花解释道,棉花属于锦葵科植物,花瓣细胞中含有大量花青素,对光照、温度的变化特别敏感。清晨光照弱、温度低,花青素处于稳定状态,花瓣就呈现出很原始的乳白色或淡黄色;正午光照强度增加、温度上升,花青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颜色便逐渐向粉红、紫红转变;到了傍晚,花朵完成传粉,花青素进一步积累,颜色达到很深,就成了深紫色,同时花瓣开始枯萎,为结铃(棉桃)让出生长空间。
在棉花的花铃期,这种变色现象直接关系到棉花的产量。“花铃期是棉花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关键阶段,开花是否顺利、结铃是否饱满,直接影响很终收成。”闫夏轻轻拨弄着一朵深紫色的花,花托下方,已冒出了米粒大小的青绿色棉桃,“这朵紫色的花,传粉过程基本完成了,它正为棉桃让路。旁边那朵刚开的白花,还在等待昆虫授粉。”
闫夏进一步解释,传粉昆虫对颜色的敏感度很高,浅色花释放的待授粉信号更明显,能吸引它们优先停靠;深色花则传递已完成传粉的信息,避免昆虫做“无用功”。这种精准的沟通,能让棉花在花铃期提高传粉效率,为结铃打下基础。
对棉农来说,花色变化也是判断棉花生长状态的晴雨表。如果变色规律说明棉株健康,若变色过快,可能是水分不足或光照过强;若变色过慢,可能是养分跟不上,这些细节能帮棉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