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会风转变了,基层‘包袱’轻了,我们深入群众为民服务抓落实的时间和精力就足了”“形式主义的东西少了,我们可以放开手脚、轻装上阵谋发展了”……这些来自基层干部的心声,反映的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实际成效。
为基层减负,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关乎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自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来,新疆昌吉州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工作安排,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融入日常治理,在全疆率先实行文件、会议全口径管理,持续深化“减证便民”,为基层减负增效,让基层干部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增强干事创业信心,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抓实精文简会为干部“松绑”
每到傍晚,新疆奇台县坎尔孜乡西坎尔孜村村民帕日扎提·开日木都要到村里的文化小广场锻炼一个小时。在这里除了运动,每天还能和村民们聚在一起唠唠嗑,增进感情,帕日扎提的心里十分满足。
西坎尔孜村的文化小广场于2024年10月建成。此前,该村因缺少运动场地,村民们休闲锻炼几乎没有去处。村干部在入户走访中捕捉到这一民生诉求后,迅速对接资源、协调推进。很快,一座集健身、休闲、活动于一体的文化小广场便建成投用了。
“以前,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开会和处理文件上,真正走到村民家中坐下来和大家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西坎尔孜村村干部许有亮说,“现在不一样了,大力推行基层减负和精文简会后,我们有了更多时间走进田间地头、深入村民家中,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这种工作方式拉近了我们与群众的关系,也提升了村民对我们的信任度。”
文风会风连着党风政风,也连着党心民心。删繁就简,精文简会,激发的是干事创业的动能,体现的是求真务实的态度。
新疆昌吉州坚持把精文简会作为工作突破口,在全疆率先实行文件、会议全口径管理,将州直各部门单位、各县市(园区)印发的20余种文件,以及组织召开的20余种会议,全部纳入管理范围,按照只减不增、结合实际的原则,从源头控制总量,做到“发文不开会、开会不发文”“一事一报一核准”,对文件和会议应报尽报、应核尽核,避免变相发文、重复开会,标本兼治改进文风会风,会议和文件数量明显下降,质量效率不断提升。2025年以来,全州印发文件量同比减少20%,召开会议数量同比减少10%。
文风会风的焕然一新,是作风持续向好的有力证明,为基层“松绑”减负,让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蔚然成风,全面提振了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如今,从各种会议、文件和报表中“解脱”出来的许有亮,有了更多时间去思考如何更好提升服务质效,他说:“基层减负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群众的起点,我们要把减负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效,让乡村发展有速度,更有温暖民心的温度。”
深化“减证便民”为治理增效
前不久,家住新疆昌吉市建国路街道嘉顺社区的张女士到银行办理储蓄卡,很快便拿到了卡片。“因为我的户籍不在昌吉,之前有一段时间办理银行卡还需要开居住证明,现在带上身份证就可以直接办理了,非常方便。”张女士说。
基层是政策执行的神经末梢,工作繁杂琐碎。曾经,多而繁杂的证明让基层干部和群众伤脑筋。昌吉州通过规范证明事项、明确盖章依据、优化办理流程,既为基层减负,也让群众少跑路。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依法依规确定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负面清单,明确缺乏法律法规等依据的证明事项,党政群机构不要求村级组织出具;
——开展“万能章”整治,梳理村级组织日常出具、无法定依据、不符合实际、无能力核实的证明事项,取消不应由村(社区)开具的种植业贷款证明、不动产权证明、单身证明、收入证明、追偿证明等证明事项,推动形成责权明确、流程规范、高效便捷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上,实现群众办事少跑路、基层服务更高效。
前不久,新疆昌吉市民葛女士来到昌吉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为购买的新房办理不动产权证,令她深感惊讶的是,只需提供身份证和户口本,填写少许材料,便能迅速完成所有手续。“过去听说办理此类证件需要准备大量材料,涉及多个部门,耗时很长,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完了,确实很方便。”葛女士说。
“过去我们要花不少时间为群众开各种各样的证明,现在居民来找我们开证明的次数明显下降了,‘减证便民’让基层从‘盖章忙’变‘依规办’,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去服务居民。”在嘉顺社区党委书记苏红娟看来,基层减负的效能正转化为服务千家万户的动能,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中间,主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困难攻克在一线。
理清基层权责促工作落实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很前沿,抓落实的“很后一公里”。长期以来,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突出,工作任务“超载”,主要症结在于权责不一致、职能职责不匹配。有些地方和部门通过属地责任、基层“挂牌”等形式,将本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任务转嫁给基层,导致基层干部不堪重负。
2024年9月,新疆昌吉州党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组织部、农办等部门单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减负工作的通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了村(社区)工作机制、挂牌等事项,梳理了村(居)委会依法履职事项、协助办理事项、履职负面清单事项,明确基层组织职责范围,严格规范基层事务职责准入,进一步推动基层减负提质增效。
通知的出台施行,让基层干部群众有了切身体会,基层“滥挂牌”现象得到遏制。
“过去挂在我们社区的牌子加起来有10多块,现在我们办公楼的墙上只挂工作方法和服务事项,让群众知道社区能为他们做什么。”苏红娟说,自从明确了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分工,把相关职责交还给职能部门,工作业务更加清晰明了。
新疆昌吉州通过摘牌、并牌、规范牌,持续开展村(社区)工作机制、内外部挂牌整治,累计规范整合党政群机构在村(社区)设立工作机制25项、清理不应由村(社区)承担工作机制108项;规范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内外部挂牌879个、清理988个,推动村(社区)工作机制更精简、挂牌更规范,还基层清爽的办公环境。
“清单瘦身”划清边界,让基层从“无序忙”变为“精准干”。
“如果说,年初的减报表、减档案解决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那么明晰职能职责更是减负减到根子上了。”苏红娟说,“现在履职清单把职能职责明确了,辖区街面卫生及企业、学校的消防和安全生产检查都由相关部门及其执法机构办理,大家都耕好‘责任田’,做好‘分内事’,我们抓好主责主业,主次矛盾分清,干起活来心里有本‘明白账’。”
基层负担轻了,干部动力足了,治理步伐快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效能正转化为服务千家万户、夯实执政根基、凝聚发展共识的磅礴力量,推动昌吉州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