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 [吉林]小蚂蚱蹦出“致富路”

      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吹响,越来越多年轻人带着梦想回归乡土。通榆县十花道乡90后青年白士奇回乡养殖蚂蚱,不仅闯出致富新路,还带火了周边夜市经济。   走进通榆县十花道乡新富村蚂蚱养殖厂,白色大棚整齐排列,棚内手指粗的蚂蚱四处蹦跶,25公斤的青草,2小时就能吃得干...

    2025-07-14 阅读更多 >
  • [吉林]文艺演出进乡村 文化惠民润民心

      为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近日,省文联、省舞蹈家协会组织省级艺术团队深入大安市安广镇开展了“舞润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为基层群众送上文化大餐。   演出现场人头攒动,省舞蹈家协会、省歌舞团、省戏剧家协会、省杂技家协会的专业演员和当...

    2025-07-14 阅读更多 >
  • [吉林]洮北:特色农业助农增收

      近年来,洮北区聚焦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为农业增效探寻“良方”,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   在洮北区林海镇大兴村晨宇种植家庭农场,一栋栋宽敞明亮的大棚整齐排列,棚内一株株菇娘秧郁郁葱葱,黄的、绿的果实挂满枝头,散发着阵阵清香。今年,农场种植的是皇冠菇娘,...

    2025-07-14 阅读更多 >
  • [吉林]通榆:农技专家给力 田间“把脉开方”

      盛夏时节的通榆县,田野间生机勃勃。水田中稻叶摇曳,玉米地绿意盎然,大豆田枝叶舒展。随着作物进入生长关键期,农技专家们深入田间开展指导,地头随处可见农户们精心管护的身影。   “急诊服务”解民忧   在通榆县农夫大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华二场,连片的大豆...

    2025-07-14 阅读更多 >
  • [吉林]特色农业“抢跑”夏收 镇赉县万亩小冰麦开镰收割

      7月12日,镇赉县万亩小冰麦开镰收割。在镇赉镇南岗子村,收割机在翻滚的麦浪中穿梭,持续吐出饱满的麦粒,机械化大幅提升收割效率。   “你看这麦子,颜色正、颗粒饱满!”金彦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海成捧起新收的小冰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目前,新收的小冰麦正从田间...

    2025-07-14 阅读更多 >
  • [吉林]擦亮“黄金水稻带”上的金字招牌

      ◇以“吉林大米”这一省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吉林已形成18个地理标志品牌、86户吉林大米产业联盟企业、200款分级产品互为支撑的“吉字号”品牌建设格局   ◇吉林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吉林大米”地方标准,实施4个热销品种的团体标准,出台吉林大米收购、储藏、加工等环节...

    2025-07-14 阅读更多 >
  • [吉林]编织精密“灌溉网”破解农业“紧箍咒” 长春市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成效调查

      夏至过后,我市广袤的田野上绿浪翻滚,灌溉农忙正当时。如今田间少了许多为施肥和灌溉忙得挥汗如雨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纵横交错的水肥一体化管网,这项先进的农业技术正悄然改变着黑土地上的灌溉方式。   这项农业技术好在哪?灌溉之变如何发生?这项农业技术推广背后...

    2025-07-11 阅读更多 >
  • [吉林]智能管护农事旺

      吉林省榆树市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之一,粮食年产量连续19年排名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粮仓”。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榆树市支行(以下简称“农行榆树市支行”)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特点,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触角,广播金融资金“及时雨”,形成全区域、全链...

    2025-07-11 阅读更多 >
  • [吉林]文旅融合绽放乡村新活力

      在德顺蒙古族乡,有一个如诗如画的村落——乌兰图嘎村,这里浓郁的民族风情弥漫在每一寸土地上。多年来,乌兰图嘎村深度挖掘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古老的非遗技艺与现代艺术在此激情碰撞、交相辉映,走出了一条独具本村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走进乌兰图嘎村,蓝...

    2025-07-11 阅读更多 >
  • [吉林]吉林通榆:“智慧农业”让田间管理触手可及

      时下,正值农作物的夏管关键期,在吉林西部的白城市通榆县瞻榆镇前丰村,种粮大户袁萍正通过手机查看玉米生长数据。“现在种地真不一样了!”她感慨地说,“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一部手机就能知道长势、旱涝,还能按照数据精准用药用肥。”   今年,通榆县新型农业主...

    2025-07-11 阅读更多 >